备课资料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7日
《悲怆交响曲》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全曲如歌如泣,表达了强烈的悲怆之情。这是一曲生命的绝唱,一个残酷但却华美的人生,一首来自灵魂的哀歌,一个孤影的铿锵的吟唱,它用音乐的轻盈舞动生命和心灵的沉重和无法治疗的悲伤!柴可夫斯基曾说明:“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生活’。第一部分是激情冲动、自信、渴望行动,必须简短(末乐章是‘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是‘爱情’,第三部分是‘失望 ’。第四部分是‘死亡’,乐章结束时逐渐消失(也要简短)。”
第一章刚开始是非常沉闷的声音,仿佛陷入了无边的黑暗之中,感觉到胸闷、压抑、窒息,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转而开始变的紧张急骤,让人感觉天昏地暗,像是一个神志昏迷的人在黑夜里的田间小路上踉踉跄跄的行走,迷失了方向,只觉得脑袋里好像有东西要爆炸。接着是深沉,犹如细丝,声音非常微弱,死一般的寂静。突然如同响雷,一声霹雳催来漫天风雨,人们如梦初醒,惶乱地注视着动荡的世界,像是在宣泄,在愤怒,在反抗,在斗争,发泄完后音乐变的舒缓平静,以柔美温和的旋律收尾,慢慢沉淀。
第二章是柔和的旋律,没有第一章的此起彼伏。仿佛是在回忆,又像是在诉说,中间夹杂着不安、迷惑与压抑的狂躁。我觉得这章更应该是在回忆和诉说自己与梅克夫人十几年来深厚而又美好的感情。然而,这美好到底是幻梦中的彩虹,优美的旋律尽管很迷人,却掩抑不住音调之中的哀声,快乐不过是痛苦中的短暂慰藉,睁开眼依然是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第二乐章的结尾,怅惆的叹息让人心碎,沮丧。柴可夫斯基他真的累了,已经万念俱灰。留在人们耳畔的,是一颗深受创伤的心灵在哀叹,在呻吟……
第三章的旋律相对交欢快,仿佛在告诫自己不要放弃,要勇敢的斗争。他慢慢的站起来,俯视着万物大地。他的抗争雄壮而激烈,表现了柴可夫斯基的不甘与歇斯底里。动荡不安的音符像是要把听众的心撕碎,热泪夺眶而出。但命运不济,挣扎与努力并没有唤醒光明,总有一些无法越法的泥泞与沼泽,生活仿佛陷入了低谷。他是用最真实的生命在演绎辉煌,晦涩的凄凉背后有着对美好的追求。
第四章是最后的挽歌,心灰意冷的哭泣,用眷恋的目光回望这让人既爱又恨的世界,它已经不属于我了,死亡降临,却已经没有了力气,柴可夫斯基决定放弃了,他要走了,告别所有的失望与无奈。末乐章有一种罕见的豁达大度的情怀,犹如深知大局已去,正从容赴死的真英雄。我又流泪了,为这残酷的现实,为这黑暗的社会,更为柴可夫斯基那凄凉与痛苦的心,有什么比心死更可怕?有什么比冷寂更孤单?悲剧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我久久发呆着,整个沉浸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之中,心被撕成碎片,手已冰冷……
(1) 当时社会背景: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和艺术被压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为当时共同的呼声,俄国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苦闷、压抑的情感,他们对世俗充满了不满与憎恶,他们不断的反抗,与黑暗势力做斗争,但却感到莫大的无奈与无助。这也是普遍认为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具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原因。
(2) 梅克夫人:梅克夫人是大资本家梅克的遗孀,拥有万贯的家财,也是一个对柴可夫斯基的一生及音乐有着重大影响的女人。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之间有一种超越友谊的感情,并资助他的音乐创作。突然有一天梅克夫人来信,通知他她的财产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因而从此以后她无法再供给他资助,并告诉他,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结束了。这给柴可夫斯基带来了很大打击,仿佛精神的支柱轰然倒塌。
(3) 同性恋: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最困扰他的莫过于他的同性恋倾向,当时的风俗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世俗舆论的压力迫使他将此事长期压抑在心中。而积压太久的感情需要爆发与解脱。
(4) 自身性格:柴可夫斯基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怆交响曲》把他奔放中混杂了无穷的细腻和忧郁的特性挥洒地淋漓尽致。他对外界压力过于敏感,评论界一有负面反响,他会马上否定自己,陷入无边的痛苦与失望之中。
如同《悲怆交响曲》给人的启发那样,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站,没有人可以逃脱,挣扎过了,奋斗过了,可又如何?还是逃不脱注定的归宿。有时候人们总会无味的竞争,挣来挣去到底为了什么?忽然在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帝王将相、美人名臣、贩夫走卒、贫民苦工,便又如何?不同的身份有着相同的宿命,尽归尘土,俱成白骨!死亡也成就了人生的爱与美的大震撼:如果没有那最后的终结在前路等着我们,如果一切的遗憾都可以重来,生命的体验还会同样的深刻吗?人出生,成长,笑与流泪,爱与恨,战斗与受伤......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入永恒的长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总之,我认为《悲怆交响曲》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有很多因素造就了《悲怆交响曲》的喷薄而出,成为一曲永垂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