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08年01月26日

教学设计1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模块:《美术鉴赏》

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教材版本:湘版

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高中

教学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美术家的自我认知以及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设计体现了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学生在文化的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在生活的情景里发现艺术之美,体现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征。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学习非高考内容《美术鉴赏》,他们并不一定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对美术课程的精心设计,显得十分必要。本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中,各种形式的人物形象,已有所展示,学生对画作中所寄托的画家的思想、情感亦有所了解。但课本主题式的内容设计,使学生难以把握绘画的历史变迁,理解画家画作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组交流、探讨的方式,分析、阐述美术家和他的自画像作品,更深入地体会画面形象与画家思想情感的关系,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

理解自画像中美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学会联系美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美术家自画像的鉴赏,培养立足人文精神,多元地分析、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情境式、导学式、观察体验法、练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充分了解教材所涉及的美术家的生平,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代表作品。根据本课教学设计,制作课堂教学用的PPT美术课件。准备若干白纸以便学生讨论时记录讨论内容。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自己查找(上网或翻看相关书籍)感兴趣的画家生平,浏览相关作品。

教学实施阶段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上网寻找资料,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用课件出示一组作品,让学生简单分析:说说画面中是什么内容,感觉如何?

(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回答起来轻松没有压力。高中学生自尊心很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一般不乐意回答,教师以简单问题作为先导,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之中来。)

师:这些画,看起来平常,但如果知道作者是谁,大家一定会大吃一惊!

(学生十分惊讶与好奇)

师: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画像的出现,是艺术家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用课件展示课本中的岩画和墓室壁画作品,教师通过讲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大象的自画像上转移对画家的认知之上。)

(二)鉴赏分析

师:怎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美术家——画家?

生:能画画的、作品能表现思想、有高超绘画技巧……

师:不同时代,社会上的对美术家的评价是不相同的。画家自己是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呢?我们除了可以通过画家的传记,来了解画家外,还可以通过赏析画家的自画像,来了解画家的内心世界。

师:在艺术家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学生看课本中作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1)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

2)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

艺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艺术家眼中的自己。

1、用课件展示艺术家的自画像。

为了使教学内容——教材中的美术家和作品能更接近学生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学习和接受,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两位近现代的重要画家:后印象派的梵高和立体派的毕加索。两者的绘画风格更具有现代艺术的气息,由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时常能见到具有后印象风格或立体主义风格的艺术品、广告招贴或装饰用品,因此两位画家的作品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画家的介绍和不同时期画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鉴赏并理解画家在创作自画像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态和画作的技巧技法。以求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画家的人生旅程和绘画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选用的作品既不够典型也不够丰富,一幅作品只能展示艺术家某个时期的状态,难以体现艺术家一生艺术旅程的丰富经历和变迁,对艺术家作品的补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生活、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2、用游戏的活动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完成对四位美术家作品的鉴赏。

学生凭教师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介绍和自己的知识经验猜测分别是哪位美术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选择,逐步展示以年代为主线排列的美术家的自画像及其他重要作品,与学生一同鉴赏。学生尝试从画面人物的神态、衣着入手,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画家的生活境遇和精神状态。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评述,对画作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等人文性知识以及作品技法特点作一定的介绍。

1)丢勒:

13岁无师自通地画了一幅自画像,神形兼备,惟妙惟肖19岁为他父亲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了他的素描功力。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和美术理论家于一身,对美学原理也研究颇深,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更取得重大的成就。撰写了《论人体比例》、《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等传世之作。他博闻强识,多才多艺,是一位世所罕见的——达.芬奇式的人物。

2)伦勃朗:

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1632年,他为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同业公会所作的理事们的群像《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获得好评,名声大振。1642年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画的群像画《夜巡》,引起了一场对他极为不利的诉讼,给艺术家带来了悲惨的晚年。

3)梵高:

18533月出生于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他很有语言天赋,总共会六种语言。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8787月,进入传教士学校学习,12月前往比利时贫穷矿区从事牧师工作。后因工作过于“热情”被解雇。1888年初,到法国南部阿尔寻小城找向往中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打算画一打(12)向日葵,装饰准备来看望他的高更的屋子,可惜没有完成。他很尊重高更,但常因性格上差异和艺术上分歧而争吵,后来因劳累过度,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要“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他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 18907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开枪自杀!

729黎明逝世。自杀后,在他身上发现的一封信:“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3、在鉴赏毕加索的自画像时,教师从毕加索一生最后一幅自画像的分析、鉴赏入手,和学生一起揣摩毕加索所要表达的思想,仔细剖析画家创作时的心态。尝试通过走入画家的灵魂深处,来体会画家自我意识、情感在作品上的表现,以及作品表现形式与画家生存状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师展示作品,提出两个问题:

1)观察自画像,画中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说画家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看了很不舒服,很奇怪,作品很幼稚,是涂鸦作品,眼睛画得有大小,感觉很恐怖,构图不好看,画得很奇怪……

学生的回答大都是负面的,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评判标准,大都是建立在对古典写实绘画鉴赏的基础之上。

展示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和其他人像绘画作品,让学生对画家的绘画技能和风格特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4、学生通过欣赏毕加索画作、听教师对毕加索生平及作品的介绍,再次对毕加索1972年自画像,作出自己的评价:

生:返璞归真——不再注重技法,突破了色调、明暗、画面结构的约束,不讲究绘画材料,表现方法更自由随意。眼睛瞳孔一大一小——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现的是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对绘画技法的探索和追求……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能立足画家生活时代,结合画家的生活状态,多方位地理解、鉴赏画家的自画像作品。)

(三)体验尝试

1、观看课件中的几幅画像作品,尝试画一张自己的自画像,针对自己的作品,说说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或情感。(要求:画面有创意,能表达增加的思想情感。)

高中学生虽然有较强的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绘画技能薄弱,对用笔表现自己的形象,信心不足。本活动先以毕加索后期自画像鉴赏作铺垫,再用课件展示多种表现形式作为参考,强调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学生在尝试画自画像时,就少了顾虑和拘束,多了自由和创意。

2、作品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画像作品。

2)同学评价画中的形象,尝试分析画面所表现的内涵。

3)学生就同学的评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4)就作品提出修改意见。

3、教师对学生自画像作品,作必要的小结评价。

师:同学们自画像中的情感、思想内涵,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神态——五官细节的变化,形象——衣着、外貌,表现方法——写实、夸张、变形。

师:如果是画处在某个生活场景中的自己,我们又该怎样来表现?(通过观察课本中的作品,自由回答)

生:构图(自我形象的位置)、神态、动作……

九、课后实践

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提出的两个学习要求

1、尝试分析鉴赏赵佶的《听琴图》和金农的《自画像》,把自己体会到的画家的心态,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记录下来。

2、分析委拉斯贵之的《宫娥》和维米尔的《画室》,画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他们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赵佶《听琴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