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练习测试

练习测试

全国高考历史试题通史单元汇编16-第三部 世界史-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

一、美苏冷战

1.(2017·国标Ⅰ)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D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2.(2016·国标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A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3. (2016·国标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D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4.(2014·海南)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D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5.(2013·海南)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D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6.(2016·海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5分)

 

6.(1)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8分)

(2)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定国际局势。(5分)

 

二、战后资本主义

1.(2017·国标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2016·海南)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3.(2015·海南)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C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4.(2014·海南)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三、战后社会主义

1.(2017·国标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D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2.(2017·国标Ⅲ)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3.(2013·国标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B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2013·国标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D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四、多极化趋势

1.(2017·国标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2.(2017·海南)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D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3.(2017·海南)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4.(2016·国标Ⅰ)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B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5.(2015·国标Ⅱ)如果以“两格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C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6.(2014·国标Ⅰ)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7.(2014·国标Ⅱ)图6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D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8.(2013·国标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9.(2013·海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区域合作组织相继成立。其中以“通过共同的商业政策,促进国际贸易限制的逐步废除”“汇集各国的资源以维护和增进和平与自由”为主要目标的是A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洲联盟

10.(2013·海南)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A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五、全球化

1.(2016·海南)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2.(2015·国标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3.(2012·国标)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C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4.(2011·国标)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D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5.(2016·国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5.(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