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历史>> 高三>>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高三历史通史复习实用手册24-世界史第八单元

录入者:xqx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6日

第八单元  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991-今)

时代特征

1.政治:两极结束,和平与动荡并存;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经济:市场经济被普遍接受,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高科技产业发展。

3.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考点整合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⑴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和成为时代的主流。

⑵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恐怖主义活动频繁。

⑶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⑴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⑵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中心在国际事务中起举足轻重作用。

⑶当前体现为“一超多强”格局。

3. 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欧洲联盟(EN)——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⑴进程:①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12国决定成立欧盟。

②1993年,欧盟成立。转变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③2002年元旦,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自下而上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④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经发展到25国,包括东欧国家。

⑵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起到了区域经济集团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⑴原因: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欧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构成了严重挑战;

          ②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同处北美,各自的经济利益需求。

⑵成立:1992年,签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⑶内容: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

⑷意义:①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大大加强,有利各国优势互补。

②促进美洲国家经济合作,对美洲其它国家起示范作用。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⑴背景:20世纪70-8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

⑵过程:①成立:1989年,堪培拉。澳、日、韩、菲、加、美等12国组成。

②发展: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加入该组织。

⑶特点:①包括世界最发达国家地区和大量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互补性明显。

②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决议不具强制性。

⑷APEC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GATT)1995年

⑴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关贸总协定”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⑵宗旨: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⑶影响:①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确立。

②推动世界贸易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增长。

③有助于成员国采取磋商、调解的方法解决争端,缓和国际贸易矛盾。

④是经济全球化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加速全球化进程。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

  ⑴加入: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⑵评价:①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开放,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③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④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四、经济全球化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2原因:⑴根本动力:科技发展推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

⑵技术手段:交通和信息技术创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⑶障碍消除:两极格局的结束;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

⑷推动力量:跨国公司成为全球经济联系的主体。

⑸保障体系: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的建立。

3表现: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销售全球化;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4意义: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5问题:⑴少数发达国家居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⑵世界经济发生波动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⑶破坏自然环境,并引起全球生态危机。

6.展望: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联系分析

1.多极与多个力量中心

作为世界的“极”,必须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苏联解体前,美、苏是名符其实的两个“极”。 苏联解体后,世界逐步形成美、欧、日、中、俄等多个力量中心,其中美国可算正式的“极”,其它国家只能算正在形成中的“极”。因此,目前只能说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体现为“一超多强”格局,还不能定义为“多极格局”。

不结盟运动虽然推动多极化,但它是松散的组合,不是统一的力量中心,更不是“极”。

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⑴经济全球化始于16世纪前后的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全球性的贸易逐步由各大洲沿海据点扩大到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完整的世界市场。但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没有统一的制度规范,各国贸易壁垒森严,经常由此引发贸易战争。

  ⑵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等国际协商机制确立,世界市场朝体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对峙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更多国家融入,开始真正意义的全球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