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710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7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语文”有助于繁荣语文教育局面 | 张华 | 语文月刊 | 201710 | 1 |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 | 曹公奇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1 | |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 祝晓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卷首语 | |
春华冉冉语文场 | 崔晓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1 | |
理论研究 | 语文教学循环论 | 陈党 | 语文月刊 | 201710 | 35 |
谈应试作文教学中发挥“双主”作用的策略 | 吴晓军 | 201710 | 41 | ||
关于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对话 | 潘庆玉,王克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4 | |
“语文品质”随札(下) | 王尚文 | 201710 | 8 | ||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 | 吴欣歆 | 201710 | 10 | ||
解读审美意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专题二 | 熊芳芳 | 201710 | 12 | ||
解构与重组——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黄卫荣 | 201710 | 19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索 | 李新霞 | 201710 | 22 | ||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 | 潘桂法 | 201710 | 24 | ||
语文教学要有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评凌宗伟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 季勇 | 201710 | 26 | ||
文本解读限度确定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标准 | 杨帆 | 201710 | 44 | ||
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教学评价的几个问题 | 汪峰,黄碧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4 | |
论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取舍 | 杨琦晖 | 201710 | 97 | ||
那束不可忽视的鲜花 | 潘红义 | 201710 | 100 | ||
洪镇涛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 | 王先海 | 201710 | 117 | ||
站在讲台上 我就是语文 | 徐静 | 201710 | 121 | ||
基于学本课堂的文言文批注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 张钧 | 201710 | 149 | ||
AI思维视角下的语文教学变革 | 张广录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3 | |
影视精品资源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 | 姚雅丽 | 201710 | 31 | ||
解读文本内涵与圈点教学目标的思想方法 | 关景双 | 201710 | 34 | ||
切入和规避:教学拓展策略探析 | 李巧云 | 201710 | 38 | ||
讨论课与文本解读的缘起、发展及其两岸的交流互补 | 赖瑞云 | 201710 | 42 | ||
反例论证: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 潘彩虹 | 201710 | 61 | ||
目标问题的反思与解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4 | ||
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根据 | 张心科 | 201710 | 4 | ||
“问题”何来?“目标”何去? | 严华银 | 201710 | 8 | ||
诗歌教学:感受绵密意象在内在张力 | 顾小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16 | |
技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 张华 | 201710 | 19 | ||
课堂教学 | 悟读 研读 联读——以《边城》为例谈“经典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 刘国富 | 语文月刊 | 201710 | 45 |
试论古代文化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以《齐晋鞍之战》为例 | 郭浩瑜 | 201710 | 49 | ||
《小狗包弟》的文本探究与教学反思 | 梁杰斌 | 201710 | 51 | ||
品词析句能力的培养门径指要 | 周志恩 | 201710 | 58 | ||
用心批阅周记,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 何茜 | 201710 | 63 | ||
一边打破,一边成全——《荆轲刺秦王》教学札记 | 陆小利,王建 | 201710 | 66 | ||
初一高一阅读书目的“关键词” | 张燕梅 | 201710 | 69 | ||
从《背影》审视穿“隐身衣”的朱自清 | 徐舟 | 201710 | 72 | ||
怎一个“哭”字了得 | 杨朝中 | 201710 | 74 | ||
烛之武的“智”与“不智” | 唐远廷 | 201710 | 77 | ||
情节惊心动魄,读者心如止水——解读《祝福》的“阅读势差” | 姚巍 | 201710 | 80 | ||
“血色”罗裙别样红——浅谈《琵琶行》中的“血色”的多元理解 | 欧阳瑛 | 201710 | 82 | ||
无意写数字,恰于数字中暴惊天黑幕——对《狱中杂记》中几组数字的解读 | 李弗不 | 201710 | 85 | ||
《赤壁赋》教学实录及反思 | 曹勇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29 | |
平中见奇,大匠无痕——从《赤壁赋》课堂实录看曹勇军老师的教学艺术 | 黄伟 | 201710 | 35 | ||
朗读·咀嚼·品味——《沁园春·长沙》教学漫谈 | 徐昌才 | 201710 | 37 | ||
铺垫·品味·诱思——引导学生读出《归田园居(其一)》的诗味来 | 易石秋 | 201710 | 40 | ||
营造古典诗歌学习的诗意氛围 | 陈准高,蒋恒 | 201710 | 42 | ||
同为“陋室”,诸多不同——由《陋室铭》《项脊轩志》例析文本整体解读 | 刘笑天 | 201710 | 47 | ||
以“心灵美学”视角解读小说人物——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 | 张书军 | 201710 | 51 | ||
窦端云的救赎——从《窦娥冤》看儒家伦理的元代命运 | 赵增普 | 201710 | 54 | ||
邂逅在通向文本深处的路上——《老王》难点解读 | 张莉 | 201710 | 55 | ||
群像的隐落: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性别缺位 | 徐向阳,潘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23 | |
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文体特征的弱化 | 吴国珍 | 201710 | 29 | ||
《伤逝》《寒夜》爱情悲剧性的比较 | 王汉明 | 201710 | 33 | ||
浅议《逍遥游》总论部分的结构 | 陶和洋 | 201710 | 36 | ||
简单问题背后的深情 | 杨建华 | 201710 | 38 | ||
“昔日之我”与“当下之我” | 童志斌,康乐乐 | 201710 | 41 | ||
立德树人:让美学走进语文 | 韩小龙 | 201710 | 44 | ||
由“蔡桓公因何而死”说开去 | 万钧 | 201710 | 50 | ||
思辨阅读教学策略举隅 | 高良连 | 201710 | 53 |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几个常用策略 | 谢治平 | 201710 | 58 | ||
文言文备课的三个视角 | 阚久丽 | 201710 | 79 | ||
语文课堂“三模块”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对策 | 祁小燕,张官福 | 201710 | 81 | ||
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与思考 | 赖李真 | 201710 | 62 | ||
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 | 马叶娜 | 201710 | 65 | ||
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追问及深思 | 付蓉 | 201710 | 69 | ||
三“读”品三“异” | 刘志军 | 201710 | 73 | ||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由象入境”的途径 | 秦秦 | 201710 | 77 | ||
《琵琶行(并序)》备教手记 | 王世发 | 201710 | 84 | ||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课例 | 唐晶晶 | 201710 | 141 | ||
倡导“师生共生”的《庖丁解牛》阅读教学设计 | 徐燕姣 | 201710 | 145 | ||
都是“中心论点”惹的祸——《师说》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 张正耀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54 | |
设计:语文课有效教学的关键 | 张克中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27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 何茂琼 | 201710 | 28 | ||
《师说》三辨与古文解读 | 王南 | 201710 | 53 | ||
再说《师说》之说理 | 何元俭 | 201710 | 60 | ||
文以人贵——《我为什么而活着》解读 | 赵建晖,徐江 | 201710 | 64 | ||
《短歌行》教学设计 | 谭文森 | 201710 | 66 | ||
努力让“古诗”学习真实发生 | 沈坤林 | 201710 | 68 | ||
光度深度:少教多学以智激趣的关键 | 楚爱华 | 201710 | 69 | ||
学会接受、定位和突破——谈祥林嫂如何走出困境 | 陈剑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23 | |
韩愈所传之“道”谓何 | 景慧颖 | 201710 | 25 | ||
挥“情”解“意”——以《江南的冬景》和《故都的秋》为例 | 许爱华 | 201710 | 26 | ||
且叹且歌赏悲剧 亦悲亦壮绘英雄——坛文言文教学的文化深度渗透 | 赵亚娜 | 201710 | 28 | ||
从一条河流开始——《牲畜林》教学设计 | 余伟 | 201710 | 30 | ||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交往的实施策略 | 李秋华 | 201710 | 33 | ||
文以载道 心以抒怀——《囚绿记》教学谈 | 李小红 | 201710 | 35 | ||
繁漪:挣扎在尊严与情爱间——谈《雷雨》中的繁漪 | 刘筱蓬 | 201710 | 38 | ||
林冲枪尖下的“冷”与“热” | 胡道明 | 201710 | 40 | ||
阅读写作 | 为祖国母亲绘制一幅最美的肖像——材料作文“美丽中国”导写 | 王淦生 | 语文月刊 | 201710 | 28 |
范文1:火爆闲逸话成都 | 卫浩 | 201710 | 29 | ||
范文2:烟雨蒙蒙忆江南 | 于越 | 201710 | 29 | ||
范文3:小巷深处的流连 | 陈秋来 | 201710 | 30 | ||
任务驱动型作文“网虫说梦”导练 | 韩延明 | 201710 | 32 | ||
范文4:盲目乐观,可悲!可笑! | 李欢 | 201710 | 32 | ||
范文5:晓安,请听我对你说 | 韩子怡 | 201710 | 33 | ||
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王安石政论文 | 蒋银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57 | |
缘同化异的劝说逻辑——劝说类作文思维训练 | 李旭山 | 201710 | 60 | ||
从高考优秀作文领略过渡技巧 | 韩延明 | 201710 | 63 | ||
阅读与写作整体设计的专题教学探索 | 王岱 | 201710 | 76 | ||
文本改造:提升言语智慧的一种路径 | 李晓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10 | |
从选文版本、文本缝隙到创作意图 | 童志国 | 201710 | 16 | ||
巧设时评“微写作”,打开议论分析之门 | 陈碧君 | 201710 | 103 | ||
教师“四个随便” 学生越练越笨 | 赵同生 | 201710 | 107 | ||
关于高中读写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 蔡永辉 | 201710 | 112 | ||
研习先秦说理散文,探寻议论文写作教学 | 蒋银坤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48 | |
基于“学习朋友圈”活动方式提高作文讲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李银雁 | 201710 | 51 | ||
如何确定中学阅读教学目标 | 管然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12 | |
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 | 黄厚江 | 201710 | 17 | ||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以《小王子》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指导 | 吴欣歆 | 201710 | 20 | ||
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红楼梦》阅读教学为例 | 王春晶 | 201710 | 24 | ||
如何培养学生记叙文选材的切题能力 | 郑桂华 | 201710 | 34 | ||
选材与主题的双向观照 | 夏侯畀春 | 201710 | 34 | ||
高中写作语言核心素养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 | 郭家海 | 201710 | 41 | ||
以小见大 化虚为实——由读第23届“圣陶杯”作文大赛获奖作品想到的…… | 王小民 | 201710 | 47 | ||
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路径 | 庄照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4 | |
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简史的神话主题阅读——关于中学生神话阅读的一点探索 | 刘晓 | 201710 | 8 | ||
以悲剧性文本构建审美价值观 | 孟凡军 | 201710 | 12 | ||
《五人墓碑记》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 鲁凌波 | 201710 | 41 | ||
从《西游记》看整本书阅读的细化策略 | 颜呐 | 201710 | 44 | ||
深思·深悟·深识——《始得西山宴游记》深度阅读教法举隅 | 肖林桓 | 201710 | 47 | ||
“微写作”下作文教学的三个转变 | 田芳,徐松 | 201710 | 50 | ||
论证思维:写出议论文波澜的抓手 | 叶丽英 | 201710 | 52 | ||
涵泳情殇的结尾——从《氓》看记叙文写作 | 严廷勇 | 201710 | 54 | ||
辨出多种可能 多层对话商讨——议论文层层深入论证思考 | 肖连珠 | 201710 | 56 | ||
试题研究 | 交际语境下的“读者意识”——兼谈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 | 邓玉环 | 语文月刊 | 201710 | 4 |
议论文立意从准确走向深刻的准备 | 罗丽佳 | 201710 | 8 | ||
议论精准,逻辑为王——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思维品质的策略 | 林蕴瑜 | 201710 | 12 | ||
精准运用素材 强化论证效果 | 邢照允 | 201710 | 16 | ||
说“映衬” | 唐惠忠 | 201710 | 19 | ||
语言连贯之补写答题规律探微 | 鲁力 | 201710 | 21 | ||
应对辨析病句题的根本方法 | 陈依连 | 201710 | 26 | ||
语文阅读测试的寻本归真——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题述评(下) | 袁爱群,张悦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65 | |
作文题应成为学生写作的引线——兼评2017年高考作文题 | 徐飞 | 201710 | 67 | ||
炼意明旨,破解审题——考场材料作文审题炼意“三步走”策略探索 | 程继伍 | 201710 | 70 | ||
阅卷现场:直击考生的探究视界——谈解题的三个角度和层面 | 耿怀海 | 201710 | 74 | ||
2017年高考现代阅读分析及2018年高考指导 | 郝敬宏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129 | |
补写句子题题型分析和答题技巧 | 杨燕 | 201710 | 135 | ||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运用新气象 | 曹振国 | 201710 | 137 | ||
化人以语,育人以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 教育部考试中心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6 | |
高考语文新题型的使用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以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为例的探讨 | 赵静宇 | 201710 | 12 | ||
回归语言本体,重视语言运用——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价 | 张开 | 201710 | 16 | ||
探索读写全新形式,突出语言运用综合考查——2017年高考北京语文卷评析及启示 | 陈维贤 | 201710 | 20 | ||
2017年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命题说明 | 申肖仁 | 201710 | 24 | ||
关注思维 立意化育——新高考语文(浙江卷)评析及教学建议 | 郑可菜 | 201710 | 27 | ||
中考作文改革新思维:读写转换 | 程佩,潘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71 | |
高考试题的综合性、准确性对阅读教学的启示——以2017年北京卷现代文阅读试题为例 | 王忠亚 | 201710 | 75 | ||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的问题及思考 | 杨帆 | 201710 | 79 |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综评 | 陈鲁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58 | |
诗情画意 别开生面——2017年江苏卷“诗”“画”匹配题评析 | 姜有荣 | 201710 | 61 | ||
用心思考 巧妙答题 | 孙胜 | 201710 | 63 | ||
区分概念本质 明确答题思维——关于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 长孙永健 | 201710 | 65 | ||
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种思维盲点 | 陆明泉 | 201710 | 67 | ||
资料参考 | 怎一个“凉”字了得——纳兰性德词《浣溪沙》赏析 | 刘素兰 | 语文月刊 | 201710 | 87 |
同律同韵不同愁——试比较李白、郭祥正的两首七律 | 钱扬珍,钱韬 | 201710 | 88 | ||
“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 | 吴嘉蓉,吴林方 | 201710 | 90 | ||
这个“等”字应该有 | 陈文奎 | 201710 | 91 | ||
“杀青付梓”的意思 | 张善存 | 201710 | 93 | ||
“怼”势迅猛 | 吴亮 | 201710 | 94 | ||
“行拘”“刑拘”有别 | 吕传文 | 201710 | 11 | ||
《暗算》错把“囫囵”当“囹圄” | 夏传寿 | 201710 | 18 | ||
“爬格子”还是“爬楼”? | 刘飞 | 201710 | 20 | ||
这个“两”字不该用 | 叶乃初 | 201710 | 31 | ||
可以说“独到的创见”吗? | 何明凤 | 201710 | 34 | ||
此“近代”非彼“近代” | 宋桂奇 | 201710 | 57 | ||
“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 | 夏松平 | 201710 | 68 | ||
“空穴来风”词语意义变化 | 吕传文 | 201710 | 71 | ||
“天敌”之误 | 杨林战 | 201710 | 76 | ||
能说“一百位黄金评审团”么? | 刘恒友 | 201710 | 79 | ||
1958-1965年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 李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90 | |
“吾与女弗如也”考释 | 余志新 | 201710 | 125 | ||
谈“截搭题”——中国古代考试漫谈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86 | |
缪贤是“舍命”推荐蔺相如吗 | 杨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69 | |
文天祥所“文”为何——对《指南录后序》一句注释的思考 | 陆云鹏 | 201710 | 71 | ||
《侍坐》的趣味与误解 | 唐家龙 | 201710 | 73 | ||
教研有得 | 口诵其言,心惟其义 | 刘英花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77 |
从语法功能看“之”字用法规律 | 刘波影 | 201710 | 78 | ||
让“红与黑的博弈”更具文化色彩 | 贾金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10 | 154 | |
倾听:不能再被忽视的语文素养 | 林晓红 | 201710 | 157 | ||
也谈“独上兰舟”中的“兰舟” | 申一诺 | 201710 | 158 | ||
在这里遇到更好的自己 | 林少玲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59 | |
课例研修,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 彭跃为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10 | 82 | |
模仿·反思·求新 | 杨桦 | 201710 | 84 | ||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 谭登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75 | |
资讯 | 第八届“语通杯”东北地区知名高中语文教育论坛侧记 | 黄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10 | 80 |
索引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10 | 64 | ||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高精准’高考备考研讨会”的通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80 | ||
视野 | 《被遗弃的农舍》教学设计及启示 | 方志诚,贡如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10 |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