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教育教学期刊资料索引:语文201706
录入者:zhangyp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
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开卷 | 做个“有气质”的语文老师 | 余昆仑 | 语文月刊 | 201706 | 1 |
教育价值、教育伦理与教育实践 | 凌宗伟,剑男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4 | |
优雅高贵的文学品质 | 汪兆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卷首语 | |
认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王光龙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1 | |
百年中学语文核心能力要求的沿革与展望 | 李军亮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3 | |
汉语,诗意化的世界 | 董一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1 | |
理论研究 | 传统文化导向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 郑志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37 |
文本阅读教学不能低幼模式化 | 郭宏云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43 | |
大陆与香港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作者的比较研究 | 李彦群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48 | |
文本的本体经验与学习经验 | 段淑琼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55 | |
例谈无理生妙 | 周景雨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59 | |
浅析《雷雨》中周萍对繁漪称谓语的使用变化 | 邓运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46 | |
“又”和“还”的多角度探究 | 李婷婷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48 | |
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 | 严华银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4 | |
语言文字是中学国学教育的基础 | 孟琢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10 | |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摭谈 | 朱茂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14 | |
怎样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宁鸿彬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18 | |
E时代里的语文读写共生 | 柳咏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24 | |
古诗文教学中丰富学生文学史知识浅议 | 徐海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27 | |
师生“双向质疑”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实践研究 | 徐洁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79 | |
终于破夔门,东流成大海 | 于树泉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4 | |
体国经野志,鉴文著史功——怀念恩师郭预衡先生 | 窦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9 | |
反思性教学的起点、重点和落点 | 彭玉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14 |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 | 万永翔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23 | |
当前语文教学界亟须澄清的几组对立思维 | 李涛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26 | |
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20则 | 孙立权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29 | |
基于“教一学协同”视角的课堂观课研究 | 陈友宝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39 | |
品赏序文,含英咀华——诗词教学中“序文”的重要意义 | 黄翠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42 | |
情动于中,慷慨为歌——从“临终歌”见《史记》人物传记的韵文之妙 | 刘丹妮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44 | |
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课文对学术挫折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 | 杜文军,魏真真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32 | |
高中语文删改类文本探究与教学实践 | 施建强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36 | |
语文课堂活动的预设路径和生成策略 | 彭玉华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43 | |
自主·合作·探究——《春江花月夜》一课所追求的课程理念 | 李仁甫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47 | |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 袁国超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51 | |
在小说的田野上发现风景 | 马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41 | |
洞彻灵明无挂碍 千差万别一时通——小说教学的多维视角探析 | 边玉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44 | |
课堂教学 | Moodle支撑的翻转式经典诵读课程设计与应用 | 黄雯 | 语文月刊 | 201706 | 50 |
运用“交互式”教学,让语文课“动”起来 | 吴湘萍 | 语文月刊 | 201706 | 50 | |
利用“删改”开发教学资源 ——以《云南的歌会》为例 | 汪洋 | 语文月刊 | 201706 | 61 | |
语文导学案编写反思及新思路 | 王克均 | 语文月刊 | 201706 | 64 | |
心曲迂回谁人知——《指南录后序》最后两段深度解读 | 沈小伍,徐长征 | 语文月刊 | 201706 | 68 | |
《苏州园林》:说明文?议论文? | 丁亚宏 | 语文月刊 | 201706 | 71 | |
“杜十娘”三题 | 宋桂奇 | 语文月刊 | 201706 | 74 |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难解词句深意探微 | 李天嵩 | 语文月刊 | 201706 | 78 | |
李清照“上兰舟”要“解罗裳”吗? | 程秀全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1 | |
中学古诗词教学管见 | 邓庭艳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3 | |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春秋笔法 | 张淑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1 | |
“仿佛睡消失在水中” | 熊芳芳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4 | |
鲁迅的《孔乙己》:想告诉我们什么? | 郑立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9 | |
《林黛玉进贾府》中不可忽视的两个人物 | 崔成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23 | |
《雨霖铃》教学内容辨析与重构 | 郭跃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27 | |
解读廉颇:打破脸谱化的“忠耿”形象 | 江玄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31 | |
“察察”“汶汶”注释商榷 | 董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34 | |
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引领 | 陈仕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66 | |
动态文言文课堂的构建刍议 | 施善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70 | |
语境定义与知人论世 | 钱涛,王树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74 | |
营造乐学氛围,提升课堂效率 | 王远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77 | |
怀古诗词教学“五步鉴赏法” | 罗亮亮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80 | |
主问题设计类型例谈 | 董淑瑗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82 | |
让恰当切入口成为诗意课堂的突破口 | 秦峰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86 | |
如何突破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瓶颈” | 夏登飞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90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教手记 | 王海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93 | |
没有真正的精神相遇,教学就很难发生 | 王开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30 | |
《渔父》教学实录 | 郑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31 | |
矛盾变异修辞视角下的鲁迅作品表现张力探考——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为例 | 陆露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50 | |
天生一个有情人——《雨霖铃》中词人形象 | 李欣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54 | |
《驿路梨花》:一个隐喻式的叙述 | 蒋文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58 | |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 常凯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61 | |
得“意”不忘“言” | 任海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64 | |
教学中应把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结合起来 | 向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65 | |
《荷花淀》“问题连续体”设计例谈 | 付煜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66 | |
去对岸,理解爱——《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 周黎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20 | |
《项羽之死》翻转课堂教学实录及感言 | 欧阳凯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32 | |
《记念刘和珍君》的“文体教学”尝试 | 陈玉中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36 | |
《边城》课本诗二首 | 刘小芳,王玉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47 | |
从“实证理证”看“时事评论”——“论据确切”专题阅读活动设计及教学感评 | 邹碧艳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39 | |
一人,一岛,28年,何以何能?——《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 | 余党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4 | |
人弃我取 别行一路——从思维的角度评析《游褒禅山记》 | 宋加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10 | |
教阅读还是教阅读结果——以《荷塘月色》为例 | 孙晋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15 | |
立意·标题·结构——以《鉴赏家》例说进入作品的途径 | 丁向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18 | |
点睛聚知 化石成金——对语文课堂教师点化艺术的思考 | 张锡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22 | |
巧借两双眼 妙解一篇文——记公开课《记念刘和珍君》 | 詹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25 | |
探微语词 训练思维 | 董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27 | |
书生襟抱本无垠——“赤壁怀古忆周郎”主题教学实录及思考 | 张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30 | |
乾坤造化归一宗 万物生机任自由——《逍遥游》先学后教悟人生 | 种即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34 | |
庙祝:一个不可忽视的小人物 | 吴正兵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37 | |
察敌审势 攻心为上——《鸿门宴》中张良的谋略 | 赵清芳,邓彦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38 | |
阅读写作 | 不及格的作文,出版受到热捧 | 雷其坤 | 语文月刊 | 201706 | 12 |
微信能取代“见字如面”的书信么? | 万安 | 语文月刊 | 201706 | 15 | |
共享单车 文明出行 | 张贵申 | 语文月刊 | 201706 | 18 | |
在“平凡的世界”中真实地阅读——整本书阅读活动教学尝试 | 张晋 | 语文月刊 | 201706 | 22 | |
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下的选修课程探索——以浙江省《<论语>选读》选修课程为例 | 房福建 | 语文月刊 | 201706 | 27 | |
导读经典名著 滋养学生心灵——浅谈中学生语文名著导读课教学 | 周群彬 | 语文月刊 | 201706 | 33 | |
图示与模型:经典小说文本的阅读与教学 | 王惠 | 语文月刊 | 201706 | 38 | |
在新型的读写关系中建构活动协作教学范式 | 林健 | 语文月刊 | 201706 | 44 | |
“陈寅恪著述导读”教学探讨 | 刘彭冰 | 语文月刊 | 201706 | 48 | |
阅读教学中的“叙事学”视角初探 | 吴鹤兵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62 | |
留足审美空间 提升作文意蕴 | 方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07 | |
“无我”作文何时休 | 赵同生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09 | |
时评类作文的写法 | 向汉波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12 | |
习作评改:让学生从边缘走向主场 | 胡小环,邓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36 | |
用活动支撑学生评改习作 | 桑凤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36 | |
基于学生需要的四步作文评语模式初探 | 朱庆国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43 | |
北京中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 周慧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47 | |
少一点向上看,多一点向下看——改进中学作文教学的现实路径 | 喻旭初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10 | |
批判性思维——高中生写作思维的核心品质 | 许瑞芳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17 | |
议论文写作寻根式教学之韩愈说体文 | 蒋银坤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49 | |
论母语写作教育传统对探究高中写作四大难题的启示 | 王尔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51 | |
新见,源于质疑…… | 朱昌元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55 | |
让地域文化在文字中灿然绽放 | 胡兴桥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59 | |
借助真实生活情境,提升理性说理能力 | 张春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63 | |
让思维体操成为写作“脚手架” | 陈鲁峰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67 | |
“由头”的选择与表述 | 徐飞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71 | |
作文讲评:议论文如何做到层次清晰 | 陈桂华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75 | |
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对谈 | 董毓,余党绪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9 | |
思辨读写: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路径 | 朱明坤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16 | |
重视批判性思维,突出写作的学术品位——SAT对我国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启示 | 任富强,许海连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19 | |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价值实现 | 陈兴才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23 | |
批判性思维、语用推理与文本解读——以《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为例 | 刘辉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27 | |
观点摘编、相关题录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31 | ||
高中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需求及培养策略 | 刘文岩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55 | |
“选”字当头,写好矛盾型作文 | 卢锡泽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58 | |
雷雨前后的冲突与平衡 | 李天语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53 | |
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李冰任务形象浅析 | 黄晓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56 | |
《孤独的秋》的“悲凉美” | 刘国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58 | |
解读《祝福》的“阅读势差” | 姚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60 | |
文本意义的层次性探寻 | 钱士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62 | |
它山之石,如何攻玉 | 金泓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65 |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写作价值谈 | 许青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67 | |
试题研究 | 聚焦考场作文 强化规范意识 | 梁勇 | 语文月刊 | 201706 | 4 |
艺术考生考场作文写作入门教学模式探究 | 郑瑞玲 | 语文月刊 | 201706 | 9 | |
扬“思维之帆” 渡“论述之舟” | 张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22 | |
防止概念泛化,确保立意准确 | 高宗舜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30 | |
如何突破高考填空式连贯题的瓶颈 | 郝敬宏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33 | |
乱云飞渡仍从容 | 董文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36 | |
文言文阅读能力实证分析及教学建议 | 张长亮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71 | |
真实写作:用科学引领灵魂飞扬——对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热”的冷思考 | 李正浪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61 | |
问题·技能·读写——论述文专题复习应确立的三种意识 | 姚冬芬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69 | |
我的“高精准”备考 | 叶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72 | |
论主题类型中的解诗之道 | 徐振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73 | |
高考语文命题去模式化的思考 | 吴国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76 | |
这样复习更有效 | 易东晖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78 | |
资料参考 | “雪”落大地岂无声——鲁迅《雪》解读 | 印江苏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6 |
鞭挞时弊 神完气足——戴名世《邻女说》赏读 | 苏凯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9 | |
“之乎者也”的修辞意义 | 孙怀伦 | 语文月刊 | 201706 | 91 | |
流行语“厉害了我的X”探析 | 王莹莹 | 语文月刊 | 201706 | 92 | |
“须”与“需”的用法辨析 | 杨宝林 | 语文月刊 | 201706 | 94 | |
“相互”和“切磋”能连用吗? | 夏松平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 | |
“黄口孺子”与“黄毛丫头” | 李雪松 | 语文月刊 | 201706 | 21 | |
误用“不置可否” | 孟祥印 | 语文月刊 | 201706 | 26 | |
单身一人何来“聚居地”? | 汤青武 | 语文月刊 | 201706 | 32 | |
“人设”如何“崩塌”? | 刘恒友 | 语文月刊 | 201706 | 37 | |
“差强人意”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 赵永成 | 语文月刊 | 201706 | 47 | |
“鲰生”,非彼“诹生” | 杨顺仪 | 语文月刊 | 201706 | 70 | |
“刷”与“涮” | 张玉新,马殿荣 | 语文月刊 | 201706 | 85 | |
谁在“脱颖而出”? | 童县城 | 语文月刊 | 201706 | 96 | |
1930年代的初中国文教科书 | 李斌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98 | |
秋景背后的文化意味 | 彭铁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15 | |
孤舟一士子,独品满湖雪 | 唐惠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18 | |
郑愁予《错误》二题 | 张怡春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53 | |
释“独乐乐,与人乐乐”之“乐” | 刘恒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55 | |
凸显古典阅读 打造精神底色 | 董玉叶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56 |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指瑕 | 丁大勇,刘翠华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58 | |
殿试策论的题目、内容及写作风格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82 | |
不能忘却的纪念 | 张瑾琳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86 | |
“语文品质”笔记 | 王尚文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88 | |
教研有得 | 做扎实的真语文 | 唐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40 |
回归语文味 教学“真”语文 | 李青霞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706 | 143 | |
探寻语文课堂教学之境 | 丁之境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75 | |
儒雅之境 儒雅语文 | 冯善亮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77 | |
艺术活动的写真 科学思辨的结晶——评孙春成《语文教学十大创新课型》 | 潘希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1706 | 85 | |
语文教育当回归文学教育和人的教育——以南开中学语文教育为例 | 王蕊,高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706 | 78 | |
“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 | 许友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47 | |
高中新诗教学方法探微 | 李彬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50 | |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三周读一本书”策略 | 李秋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706 | 79 | |
资讯 | 索引 | 高中语文教与学 | 201706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