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教育理论 |
公平质量两手抓,办人民满意教育 |
余慧娟 冀晓萍 施久铭 |
人民教育 |
201705 |
14 |
教育理论 |
站在学生和家长角度谋划改革发展 |
余慧娟 施久铭 冀晓萍 |
人民教育 |
201705 |
18 |
教育理论 |
2017,教师队伍建设将实现新突破 |
余慧娟 施久铭 冀晓萍 |
人民教育 |
201705 |
22 |
教育理论 |
知器与明道 |
尤炜 |
人民教育 |
201705 |
1 |
教育理论 |
教师“跳槽”:情感与精神的归属在哪里 |
杭金亮 |
人民教育 |
201705 |
6 |
教育理论 |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 |
|
人民教育 |
201705 |
26 |
教育理论 |
我们是如何将学生带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的 |
黄荣华 |
人民教育 |
201705 |
43 |
教育理论 |
“双岗双责”:让育人没有“旁观者” |
丁骏 |
人民教育 |
201705 |
50 |
教育理论 |
儿童数学思考如何深刻刻与理性起来 |
刘玮 |
人民教育 |
201705 |
53 |
教育理论 |
从“名师打造”到同僚性研修 |
沈佳乐 |
人民教育 |
201705 |
57 |
教育理论 |
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走过的路 |
曾志伟 |
人民教育 |
201705 |
62 |
教育理论 |
让教育回“家” |
刘立频 |
人民教育 |
201705 |
66 |
教育理论 |
教研强则教育强 |
本刊编辑部 |
人民教育 |
201706 |
1 |
教育理论 |
国民阅读决定民族文化的深度甚至生死 |
程路 |
人民教育 |
201706 |
6 |
教育理论 |
“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 |
夏娟 |
人民教育 |
201706 |
20 |
教育理论 |
从汤显祖教育改革看当下教育领育领导力提升 |
鹿永建 |
人民教育 |
201706 |
25 |
教育理论 |
国际教育不能让民族魂掉队 |
董彬 |
人民教育 |
201706 |
31 |
教育理论 |
义务教育如何走向高位优质均衡 |
冀晓萍 任国平 邢星 |
人民教育 |
201706 |
34 |
教育理论 |
网络状班级管理化解村小教育困境 |
魏圣成 |
人民教育 |
201706 |
37 |
教育理论 |
学习方式变革重在改变学生思维方式 |
夏青峰 |
人民教育 |
201706 |
39 |
教育理论 |
素养导向的数学教育若干问题 |
张侨平 林智中 |
人民教育 |
201706 |
43 |
教育理论 |
课程整合赋予学生成长新意义 |
王淑英 孙宁 董红红 |
人民教育 |
201706 |
48 |
教育理论 |
课堂观察要有专业含金量 |
孙世梅 |
人民教育 |
201706 |
52 |
教育理论 |
教研活动重在策划与形式创新 |
高翔 |
人民教育 |
201706 |
55 |
教育理论 |
综合素质评价软而无效问题求解: |
吕建 |
人民教育 |
201706 |
58 |
教育理论 |
指尖改变现实 |
王丹 |
人民教育 |
201706 |
62 |
教育理论 |
活动课,孩子更应有发言权 |
郑圣柱 |
人民教育 |
201706 |
65 |
教育理论 |
探究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
郭燕 刘晓莉 |
人民教育 |
201706 |
67 |
教育理论 |
深度学习:为何?何为? |
|
福建教育 |
2017.3 |
10 |
教育理论 |
今天,我们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
刘丽丽 |
福建教育 |
2017.3 |
11 |
教育理论 |
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探讨 |
林祥华 |
福建教育 |
2017.3 |
14 |
教育理论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
谢露 |
福建教育 |
2017.3 |
17 |
教育理论 |
深度教学:如何作为——以《生物入侵者》教学为例 |
刘菊春 |
福建教育 |
2017.3 |
19 |
教育理论 |
深度学习:理解,对话与超越 |
本刊编辑部 |
福建教育 |
2017.3 |
1 |
教育理论 |
教师智慧纵横谈 |
翁乾明 |
福建教育 |
2017.3 |
22 |
教育理论 |
学情把握把握诊断能力及其培育 |
杨梓生 |
福建教育 |
2017.3 |
25 |
教育理论 |
深度学习,一场课堂内外的修行 |
黄开连 |
福建教育 |
2017.3 |
64 |
教育理论 |
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 |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3 |
教育理论 |
PISA财经素养测评对我国财经教育与财经素养研究的启示 |
陈启山 李文蕊 黄彬彬 原露 杨舒婷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6 |
教育理论 |
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 |
郭文娟 刘洁玲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16 |
教育理论 |
面向社会与性别民主化的法国课程改革与冲突 |
[法]尼古拉·莫斯蔻妮 张丹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45 |
教育理论 |
我国教科书研究的新世纪图景——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
张铭凯 靳玉乐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54 |
教育理论 |
学生课堂提问困境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
焦德宇 郑东辉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67 |
教育理论 |
课堂“教学活动”与“目标”一致性模型的建构与实践 |
孙红保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75 |
教育理论 |
国际多元化教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WOS数据库SSCI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
王晶莹 张宇 王念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83 |
教育理论 |
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研究 |
张诗雅 黄甫全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103 |
教育理论 |
师道与体罚——传统教育观念的由来及其转变 |
张礼永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118 |
教育理论 |
因性施教,构建“完整的人”——西方性别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
刘秀丽 郭庆童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5 |
教育理论 |
男女有别;心理学视角下的两性差异教育 |
王广新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8 |
教育理论 |
培育NICE女生:百年女校的现代课程重建 |
李德元 马琳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11 |
教育理论 |
为每一名女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
刘海霞 洪霞等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14 |
教育理论 |
“美丽大变身”:女职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女性 |
邱孝述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17 |
教育理论 |
基于“男英女雅”培养目标 勇于进行因性施教探索 |
任志瑜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20 |
教育理论 |
“中庸是智慧·守常出传奇”:海安中学的坚守与超越 |
董裕华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22 |
教育理论 |
面向未来:学校物理空间怎么变? |
罗含情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26 |
教育理论 |
少书少房缺指导: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期待有力行动——基于新疆伊犁州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问题及思考 |
祁瑞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29 |
教育理论 |
构建“阅历课程”: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在大地上行走 |
夏青峰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45 |
教育理论 |
民办学校“小升初”面试怎么改 |
王力争 刘历红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49 |
教育理论 |
奖励·问责·改进:让学校评价促进学校发展 |
王薇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51 |
教育理论 |
特色课程建构的迷思、意蕴与理路 |
李红恩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1 |
教育理论 |
诊疗“教学偏见” |
汪安颖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4 |
教育理论 |
论撤点并校的深层矛盾及其平衡 |
兰珍莉 李森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8 |
教育理论 |
贫困县执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政策的壁垒与突破 |
魏国 张振改 严绍龙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12 |
教育理论 |
课堂观察的价值挖掘 |
张华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73 |
教育理论 |
论学习的本质特征与目的 |
刘道玉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4 |
教育理论 |
论学习的本质属性及其意蕴 |
靖国平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2 |
教育理论 |
课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 |
肖龙海,管顾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8 |
教育理论 |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
任苏民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24 |
教育理论 |
做教育真难——我的治学历程与学术感悟 |
谢维和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30 |
教育理论 |
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
张传燧,邹群霞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37 |
教育理论 |
中小学公民素养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
张家军,陈玲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45 |
教育理论 |
有效的课堂对话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
张光陆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52 |
|
|
|
|
|
|
学校管理 |
—位小学校长的教育哲学之思与本土行动 |
于伟 |
人民教育 |
201705 |
33 |
学校管理 |
“智慧教育”要有智慧 |
陈卫东 |
人民教育 |
201705 |
36 |
学校管理 |
以评价改革撬动区域教育转型 |
殷建华 徐晖 |
人民教育 |
201705 |
39 |
学校管理 |
治理现代化:实现“上好学”愿望的重要途径 |
任国平 冀晓萍 邢星 |
人民教育 |
201706 |
13 |
学校管理 |
怎样治理才能直抵教师内心 |
邢星 任国平 冀晓萍 |
人民教育 |
201706 |
17 |
学校管理 |
中小学校长角色的政策定性:领导与管理专业人员——从“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说开去 |
张新平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34 |
学校管理 |
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适度及限度 |
黄洪霖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16 |
学校管理 |
农村小规模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改进 |
党志平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19 |
学校管理 |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
安宝珍 张洁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22 |
|
|
|
|
|
|
教学教研 |
《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语文》解读 |
卓巧文 |
福建教育 |
2017.3 |
28 |
教学教研 |
立足三个关注 提升数学素养——《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数学》解读 |
张弘 彭光清 |
福建教育 |
2017.3 |
30 |
教学教研 |
领会课标精神 提升学科素养——《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英语》解读 |
林玉琴 |
福建教育 |
2017.3 |
33 |
教学教研 |
明确要求 服务课堂——《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化学》解读 |
黄丹青 陈启新 |
福建教育 |
2017.3 |
36 |
教学教研 |
指导教学实践 明确考试方向——《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物理》解读 |
钟春光 |
福建教育 |
2017.3 |
39 |
教学教研 |
提升教学质量 兼顾教材版本——《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生物学》解读 |
张锋 |
福建教育 |
2017.3 |
41 |
教学教研 |
把握考核要求 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思想品德》解读 |
林顺华 |
福建教育 |
2017.3 |
44 |
教学教研 |
精准指导 强调基础——《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地理》解读 |
叶回玉 李次暖 |
福建教育 |
2017.3 |
47 |
教学教研 |
贯彻课标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历史》解读 |
朱旭 |
福建教育 |
2017.3 |
49 |
教学教研 |
解读就是解写的审美实践——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教学为例 |
汲安庆 |
福建教育 |
2017.3 |
52 |
教学教研 |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
陈木孙 |
福建教育 |
2017.3 |
56 |
教学教研 |
让英语非谓语动词复习也流行起来 |
李英兰 |
福建教育 |
2017.3 |
59 |
教学教研 |
将生活用品引入物理课堂的有效方法——以初中物理“力”的教学为例 |
钱永昌 |
福建教育 |
2017.3 |
62 |
教学教研 |
“问题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陈红梅 周露平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36 |
教学教研 |
观课位置及其有效性探析 |
林汇波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38 |
教学教研 |
文体意识观照下的演讲辞教学刍议 |
高丽琦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41 |
教学教研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代数式”定义商榷 |
王伟民 杨培军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43 |
教学教研 |
高中英语生态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
胡德刚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47 |
教学教研 |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及教学追求 |
葛汉洪 孙有花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44 |
教学教研 |
思想品德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探究 |
陈雪峰 田夏彪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50 |
教学教研 |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虚拟实验 |
李涛 黄彩霞 赵浩斌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53 |
教学教研 |
体育教学中单元计划的设计要素与呈现 |
袁鸿祥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55 |
教学教研 |
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功用及策略 |
蒋长兰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58 |
教学教研 |
运用微课拓展初中数学教材的探索 |
葛余常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62 |
教学教研 |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 |
王丽娜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65 |
教学教研 |
历史人物评说课“人”与“事”的备考教学 |
徐继宽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68 |
教学教研 |
支架式教学如何凸显地理核心素养 |
罗华明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71 |
教学教研 |
在化学实验中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
张克龙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75 |
教学教研 |
情境化试题的设计、开发与编制规范 |
巫阳朔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78 |
教学教研 |
实施语文综合测试的三个基本策略 |
祝新华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58 |
教学教研 |
百年中学语文核算心能力要求的沿革与展望 |
李军亮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65 |
教学教研 |
正确处理儿童国学教育中记诵与理解的关系 |
张平仁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72 |
教学教研 |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 |
李昌官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79 |
教学教研 |
小学数学课程“数学思考”目标体系的构建 |
杨涛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85 |
教学教研 |
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实践改进 |
胡久华等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90 |
教学教研 |
从“教程”向“学程”转化的音乐课程观——基于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分析 |
李茉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97 |
|
|
|
|
|
|
德育工作 |
学校“制度德育”的道德困境及出路 |
张鲁川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31 |
|
|
|
|
|
|
教师成长 |
态度·方法·知识:教师“读懂学生”的三重路径——以数学学科教学为例 |
顿继安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37 |
教师成长 |
借助教学作品反思 寻找能量增长要素——基于某优秀教师30年间的五节课的分析与思考 |
吴欣歆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40 |
教师成长 |
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精神来源及其解决 |
客中逵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03 |
教师成长 |
慕课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叙事研究 |
王添淼,张越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10 |
|
|
|
|
|
|
班主任工作 |
借助项目研究 构建管理者班主任“教育同盟” |
顾惠芬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43 |
班主任工作 |
用好积极心理学 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
林丽卿 |
中小学管理 |
2017.03 |
48 |
班主任工作 |
社团活动的三种形态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
景浩荣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26 |
班主任工作 |
学生规则意识的现状及培养路径 |
何晋中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29 |
班主任工作 |
课堂纪律的应有价值及其实现 |
高琪 张锐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32 |
|
|
|
|
|
|
比较教育 |
西方国家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素养:比较与展望 |
张侨平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29 |
比较教育 |
日本“废校利用”研究 |
张中豹 杨倩茹 |
全球教育展望 |
2017.3 |
95 |
比较教育 |
美国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及启示 |
罗文蔚 |
教学与管理 |
2017.03 |
82 |
比较教育 |
核心素养是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道要目标 |
胡知凡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16 |
比较教育 |
以色列中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的经验与启示 |
胡玫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22 |
比较教育 |
第十八届我国内地、香港、台湾课程理论讨会综述 |
冯丽婷,孙亚玲 |
课程·教材·教法 |
2017.03 |
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