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篇名 |
责任者 |
刊名 |
刊期 |
页码 |
专稿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政治走向及其原因 |
迟云飞 周经纬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3 |
专稿 |
论决策与世界大战的起源 |
周旭东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9 |
教学研究 |
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影响因素研究 |
郑林 郑国民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14 |
教学研究 |
基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研究 |
马秀谊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20 |
教学研究 |
例谈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
周云华 黄飞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27 |
教学研究 |
高三复习课更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 |
赵剑峰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32 |
教学研究 |
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 |
马维林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38 |
教学设计 |
思想史教学应注重思想发展的“源”与“流”——《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
周治安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43 |
教学设计 |
摩根风云与镀金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小切口深挖掘案例 |
毛帅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48 |
阅读与备课 |
关于科技史的教学思考——《什么是科学》的启示 |
杨枫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52 |
阅读与备课 |
从社会经济环境解读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动力 |
朱世光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59 |
质疑教材 |
历史叙述中的逻辑“陷阱”——从《新青年》1917年发行量说起 |
欧国文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63 |
教学随笔 |
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历史理解” |
桂俊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66 |
教学随笔 |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的史料教学优化策略 |
贲新文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69 |
补白 |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在英国的外交活动 |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26 |
补白 |
民国初年司法官群体的分流与重组 |
|
历史教学 |
2017年3月(总第762期) |
62 |
|
|
|
|
|
|
教育视野 |
认知方式的“兔子洞”与“全句式思考” |
(美)戴维·铂金斯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1 |
教育视野 |
落难的公子 |
赵世超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4 |
教育视野 |
跨越千年的西欧中世纪(一)权利从分散走向集中——西欧中世纪的政治 |
成学江 王云会 刘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13 |
教育视野 |
捺钵与政治 |
刘英 陈佳臻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34 |
教育视野 |
探寻“下落不明”的一群人 |
陈国清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17 |
教育视野 |
试论历史解释的内容要点——“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二 |
冯一下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7 |
教学实践 |
建构立体的历史时空认知体系——历史时空观素养目标研究与实践探索 |
周朝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31 |
教学实践 |
“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原因”课堂分析 |
李明海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67 |
教学实践 |
历史课堂:“等待”是一种教学智慧 |
蒋其君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29 |
教学实践 |
“历史解释”的素养层次及其培养途径之思考——以“欧洲的宗教改革”为例 |
王秀青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50 |
教学实践 |
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以“英国的新生”为例 |
石洁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26 |
学生成长 |
阅读·深究:解决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以“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例 |
侯晓琴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37 |
学生成长 |
以实践研学促历史教学 |
杨彪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54 |
学生成长 |
视界与成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与实施 |
刘继伟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44 |
学生成长 |
提升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效率的三个关键——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 |
徐峰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40 |
学生成长 |
师生对话视角下高中历史青年教师课堂提问实证研究 |
刘洪生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20 |
学生成长 |
“情思历史”课堂概论 |
陈洪义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58 |
教研互动 |
图以载道 情思共生——以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丝绸之路”一课为例 |
陈婷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61 |
教研互动 |
高中情思历史教学中的“人” |
刘剑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63 |
教研互动 |
寓学于境 寓境以情——以中图版八年级“近代工业的兴起”一课为例 |
李瑞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17年第3期(总第407期)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