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19日
第18课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在前面的一课中,学生们对建筑这一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开始探寻如何科学地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然而,专业水准欣赏眼光的培养、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提高,都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不断地实践、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正是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我们配以本课的建筑艺术欣赏,旨在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一些优秀建筑实例,开阔大家的视野,充实大家的知识。这对于建立高层次的欣赏水准和艺术趣味、提高评判和分析建筑作品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课本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希望借此给学生一个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概括认识,并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起善于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因此对于课本中所介绍的建筑作品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本课教学的显性目标,也是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的基本要求。
本课教学的扩展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课本中在对大量建筑实例进行介绍的同时无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某一建筑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这是比单纯理解和掌握某一类型的建筑艺术风格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即透过现象寻找本质。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背后总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会形成某种规律。对这种内在原因和规律的探讨是我们研究艺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则是一种对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对思维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不无裨益,是本课教学的高层次目标。
(二)内容结构
本课旨在带领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并探讨建筑艺术发展。课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导语,意在引出建筑艺术欣赏的主题,包括第1—3自然段。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中外宫殿建筑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以中国明清故宫和法国凡尔赛宫为例进行探讨,包括第4—8自然段。其中第5—7段探讨中国故宫,第8段探讨凡尔赛宫。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中外庙堂建筑的艺术风格、成就以及形成原因,以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欧洲哥特式教堂和中国天坛为例进行探讨,包括第9—12自然段。
第四部分探讨中外陵墓建筑的成就、艺术风格及形成原因,以古埃及金字塔、中国秦始皇陵为例,包括第13—21自然段。其中第14—16段介绍金字塔,第17—20段介绍秦始皇陵。
第五部分介绍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和形成原因,以中国皖南黟县古村落和匈牙利霍洛克村庄为例。第22段围绕黟县古村落,第24段围绕霍洛克村。
第六部分即第25段,简略介绍了其他种类的建筑,以说明建筑艺术的多样性,配以古罗马加尔桥和中国河北正定广惠寺华塔的图片。此外,本课还补充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及西方文艺复兴建筑的艺术风格,作为对建筑艺术多样性的强调。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外主要建筑类型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课本通过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是学生走进建筑、欣赏建筑的途径和基础。只有对这些经典建筑的工程成就和艺术价值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才能建立起相对科学的建筑审美观念,从而为进一步独立地欣赏、评判打下基础。
难点:探讨不同类型建筑的艺术风格之形成原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同其他艺术一样,建筑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并且比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深刻地受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的影响,从而呈现不同的面貌。因此,令人眼花缭乱的建筑风格和潮流背后,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并且相当复杂。对这种原因的分析,是一种对形象和逻辑思维的综合训练,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山西悬空寺(北魏)
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
全寺所有的建筑均高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与崖壁呈90度角垂直而立,崖顶呈倒悬之势,抬头望去,整个建筑宛如被粘贴上去似的,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寺坐北朝南,面对恒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建筑红墙灰瓦,错落有致,凌空展开,若雏凤欲飞。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有如蟠龙贴伏于崖壁之上,共有大小殿堂楼阁四十余处,分为三组。山门内为一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供奉、祭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殿内佛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体,三教殿是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九脊,殿内供奉儒家之祖孔子、道教之祖老子和佛教之祖释迦牟尼像,可谓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之大成,不同文化直接在此相碰撞。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施工大胆。其方法是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凡是挑出的殿堂楼阁,周围都安设栏杆。当游人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些挑出崖壁较远的殿堂楼阁之下有一根根撑顶在半崖的凌空木柱,这是为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设的。从全寺来看,南北高低错落,中隔断崖,有飞架的栈道相通,曲折回环;梁架上下呼应,廊栏左右相接,疏密相宜,浑然一体。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凤欲飞。正如古人在栈道绝壁上题刻所云:“公输天巧”。有诗赞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悬空寺内还有用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手法塑造的大小儒、道、佛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等珍贵文物。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7世纪) 阿尔杜特·芒萨尔(法国)
独特的凡尔赛宫建筑群从1682年至1787年是法国政府的所在地,它使法兰西王国在世人眼中,在政治与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起初,这里是国王路易十三打猎用的行宫,路易十四因嫉妒尼古拉·福凯的沃·勒·维贡的华丽城堡而决定扩建这座行宫。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从1661年至1665年,画家勒布伦和建筑师勒沃满足于进行一些装饰性的工作。从1668年开始,随着路易十四对王室作用的思考,工程也更加宏伟了。1690年,阿尔杜特·芒萨尔成为权力极大的工程总管。除了屋顶的式样是阿尔杜特·芒萨尔设计的之外,他还规划了镜厅。那是一个长
西班牙阿兰布拉国王行宫
阿兰布拉宫象征着在西班牙的中世纪末叶的伊斯兰文明的强大与雍容华贵。墙壁上精雕细刻的抽象文字和图案充分表现了摩尔人的艺术。从1238年起,这座9世纪的小型要塞逐步变成了富丽堂皇的宫殿,直至该城于1492年重新被西班牙人占领。宫殿由围绕米尔特人的院子的两个互相连接的部分组成,院子中间是一个巨大的长形水池,水池中是造型优美的狮子喷泉。阿兰布拉宫同样以周围花园的绝妙组合而闻名于世。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雅典古卫城呈大平台状,比现今雅典城高出
卫城最宏伟的建筑是为雅典娜女神所造的帕特农神庙。该庙是在贝里克利的指示下,由建筑师伊可狄诺斯承建的。建筑是白色大理石的,充满了陶立克柱风格,面积适中(
6世纪起,帕特农神庙成了圣母堂。1687年,一枚炸弹将圣母堂严重炸毁,因为圣殿居然成了储存火药桶的仓库。之后,自1688—1749年,这里成了清真寺。不幸的是1802年,圣地又遭洗劫。现在人们只能到大英博物馆去欣赏她那大量的珍品奇迹。而今,人们已很难想象当初用蓝、红、棕、金……描绘、装饰的神庙多么的多姿多采、万紫千红。
印度莲花教堂柯里亚(印度)
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一座教堂,造型像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整个建筑高
瑞士圣加仑修道院大教堂
重建于公元816—837年阿伯特格兹伯特时期的圣加尔女修道院,完美地再现了卡洛林王朝时期修道院的建筑风格。在其巴洛克式的藏品中,保存有珍贵的手稿,部分手稿书写于羊皮上,这就是最初的建筑构想。
祖·桑特·加仑是中世纪的一个地方,它以在这里潜心修炼的修道士的名字命名。早在666年,他的坟墓就是人们朝圣的地方。因为他的机智、虔诚、博大精深的言论录,种种传奇色彩的经历和民间流传的故事,人们为他这位云游天下的爱尔兰修道士修建了这座庙宇。现在,个别的损毁寺院已经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修道院社区。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位于法国沙特尔城,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12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
沙特尔大教堂部分始建于1145年,1194年遭遇火灾,26年后重建,是标准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它高大的中殿呈纯哥特式尖拱型,四周的门廊展现了12世纪中叶精美的雕刻,12、13世纪的彩色玻璃闪闪发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那么非凡卓越,堪称经典杰作。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木制屋顶。
现存沙特尔大教堂的主体建筑重建于1194年,1264年竣工。保留了原来西门廊和三个正门上的12世纪时期的雕刻艺术作品。大堂有3个圣殿,分别与三座大门相通,象征耶酥不同时期的活动与生活。中殿长
1600年以来,沙特尔大教堂一直是重要的朝圣中心,同时也是祭祀圣母玛利亚的圣地。远处观看,两个不对称的尖塔特别醒目。走进教堂,又会被教堂中细腻的雕刻、精美的绘画所折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罗马建筑常用的青蓝色向哥特式的多彩形式的演变过程。“沙特尔风格”曾经风靡于欧洲各地,成为后来许多著名教堂的样本;教堂自身也成为法国著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
今天,宗教的任职仪式还在这些中世纪教堂里举行,然而,随着占据统治地位的商业寺庙的兴起,原本壮观的大教堂黯然失色,但从许多方面来说,人们依旧倾心于哥特式建筑的创新、奇特及在中世纪建筑史上的非凡地位。
中国天坛祈年殿
天坛建于15世纪上半叶,它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祈年殿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其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其设计之精、建筑之巧、风格之奇。在世界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这里举行,名为天地坛。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方泽坛,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天坛占地面积
圜丘是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故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等。栏板望柱用汉白玉砌成,坛圆形三层,坛面砌九重石板,符合上天共有九重的传说。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及九的倍数)。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充分显示了“天”的内涵。皇穹宇在圜丘以北,是存放圜丘祭祀神牌的处所。正殿及东西庑房围于圆墙之内,由于内墙面平整,声音可沿内弧传递,故俗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南台阶前还有3块奇妙的回音石。
天坛内还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用品、祭祀服饰等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宝贵历史资料。
古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巨大的陵墓建筑物,其起源毫无疑问地可追溯到马斯塔巴式坟墓。马斯塔巴是一种低矮的长方形坟丘,它四壁倾斜,设有祭台,在它状似斜井的底部修整出墓室。最早的金字塔就是马斯塔巴逐渐扩大演变而成的,萨卡拉的金字塔足以表现出这一点。这一金字塔是于公元前2800年,为狄戎赛法老修建的,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古老的金字塔。这种墓地的工程建筑逐步变化、改进,最终采用金字塔形状,像吉萨金字塔那样,其规模和技术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在距吉萨城
国王凯欧普斯的宏伟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50年,稳固地屹立在一片大平原上,它高
凯佛兰和马凯内斯金字塔内部都有两个墓室。与之不同的是凯欧普斯金字塔内有三个各不相邻的墓室:一个在地底下,另一个在金字塔基部,最后一个在金字塔重心坐标的位置上。尽管设计师们为了保证陵墓的神圣的不可侵犯性而发挥了极其丰富的想像力:用巨石制的狼牙山门堵住狭窄的过道;为掩人耳目把金字塔的人口用白灰砌抹得天衣无缝,但是,各石棺中的木乃伊已是所剩无几。
乌兹别克斯坦的卡梁清真寺及神学院
卡梁清真寺及神学院位于中亚名城、历史上盛极一时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布哈拉。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许多建筑古迹都能追溯到中世纪甚至更早。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一系列纪念布哈拉建城2500年的活动,并将一些文物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卡梁建筑群由一系列建筑组成。卡梁清真寺1121年由卡拉罕王朝统治者阿尔斯兰汗建造,成吉思汗大军入侵时烧毁,今天我们看到的卡梁清真寺重建于1514年。寺内有方形院落,四个平顶凉亭,周围是圆顶回廊,共有288个圆顶,装饰华丽。1127年阿尔斯兰汗又建造了卡梁宣礼塔。塔高
河北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中国现存时代较早、布局较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来是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初名龙藏寺。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改名为龙兴寺。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增建,并改名为隆兴寺,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菩萨,因此又俗称大佛寺,河北民间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寺院占地约
位于中轴线前部的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拓四年(1052年)。建筑风格十分奇特,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厦,重檐九脊歇山顶,遍覆布瓦,又有绿琉璃瓦剪边,建筑的形式富于变化,主次分明,在中国宋代建筑史上还仅此一例。殿内四面墙壁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明代壁画,至今色彩依旧十分的艳丽,如同初始一般。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着五尊金装泥塑佛像,其中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佛像为宋代原塑,其余两尊为明代增建寺院时所置的遗物。北壁扇面墙背面为别致的彩色泥塑须弥山,其间飞奔着各种珍禽异兽,正中端坐着一尊观音,头戴宝冠,胸臂裸露,圆润丰满,双手抚膝,一足踏莲,一足踞起,表情闲逸自如、楚楚动人,突破了传统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是明代泥塑艺术的佳作。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叶教堂(19世纪) 爱沙尼亚
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著名的教堂山上,建于19世纪末,是塔林俄国化的标志。当时俄国化的浪潮席卷了由德意志上层管理的波罗的海沿岸省份爱沙尼亚,于是统治者建立起这座建筑。
明十三陵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明清时代(1368—1911)是陵寝建设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将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斗式方形改为圆形或长圆形,又取消寝宫,并扩大了祭殿建筑。清代沿袭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园与周围山川形胜的结合,注重按所葬人辈分排列顺序,还形成了帝、后、妃陵寝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善、合理。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建元洪武(1368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统治时间277年,其间经历了16位皇帝。其中,除惠帝朱允因“靖难之役”下落不明,没有营建陵园外,其余15帝,都依帝制建造了陵园。
太祖朱元璋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孝陵;景帝朱祁钰,因英宗复辟遇害,初以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成化年间恢复帝号,又将王坟稍扩其制,改为帝陵,世称景泰帝陵。其余的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县境的天寿山一带,通称明十三陵。十三陵位于昌平县天寿山下的盆地中,包括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共13处,统称十三陵。广达40平方公里,建造用时长达200多年(1409—1644),工程极为浩大。陵区三面环山,蟒山、虎峪雄踞两侧;北京平原横陈于前。神路长达20余里。其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十三陵距北京约
中国安徽黟县古民居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古宏村人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宏村水系是依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牛肠”流入村中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流入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
宏村村中数百幢古民居鳞次栉比,以承志堂最为杰出,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层次繁复、人物众多,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该村东西长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两条清泉穿村而过,高墙深巷,古民居各具特色。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中国福建的土楼
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南的永定、南靖一带。早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专家评价,它是十分独特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生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是中国历史变迁和人口大迁徙、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作为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文化的象征,为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特殊的见证,是中国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意大利古城佛罗伦萨
在埃特鲁斯坎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开始呈现出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首先从它13世纪的大教堂中就可以看到佛罗伦萨那600年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菲奥里的圣玛利亚、圣十字教堂,乌菲齐宫以及皮蒂宫等都是焦托、布鲁内莱斯基、博蒂切利和米凯兰杰诺这样的大师的杰作。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亚平宁山脚下,阿尔诺河盆地的山丘之间,建在弗拉米亚大道与阿尔诺河交汇处,该大道是穿过阿尔诺河的罗马大道之一。佛罗伦萨建立于公元200年,历史上一直是贸易和艺术中心。
城市历史:公元前18世纪,阿勒颇为一王国的首都。在公元前16世纪(前1595年)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希提人在侵略巴比伦王国时将其占领。公元前200年,在今天为佛罗伦萨的地址上建立了伊特鲁里亚小城,并由罗马加以殖民统治。12世纪的佛罗伦萨相当繁荣,贸易社团势力强大。佛罗伦萨的布料大量出口,并涌现了重要的银行业者。佛罗伦萨共和国建于1282年,1300年该城市已经拥有10万居民。1434年直至1737年,佛罗伦萨的历史是同美第奇家族联系在一起的,该时期代表了文艺复兴的顶峰。
城市结构:佛罗伦萨保留了罗马殖民时期的基本布局,随着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中世纪对人行道的考虑,一些大的公共建筑物同市政规划交融在一起,例如圣玛利亚大教堂(1296年)的几个大门位于周围街道的轴线上。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建确定的范围内,中世纪的布局又增加了文艺复兴的远景透视效果。佛罗伦萨是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及其追随者的作品。它带来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文艺复兴杰作,尤其是在旧桥附近,这些遗迹相互可见并且与周围的广场、城市和托斯卡纳乡间相呼应,构成了都市与艺术风景的起点。佛罗伦萨的城市建筑群是独特的艺术再现,是绝对的艺术大作,是6个世纪以来不断创造的成果。它拥有世界上举世闻名的作品。自从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佛罗伦萨对于建筑和纪念物艺术施加了主要的影响——首先是意大利然后是整个欧洲,它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商业城市的权力象征。佛罗伦萨是14—17世纪一流的经济和政治强国,那时它拥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表明了银行业者以及名家的众多历史性的行为。它与在世界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着实质的联系,文艺复兴的概念就是从佛罗伦萨产生的。
古罗马加尔桥(公元前19年) 阿格里帕(古罗马)
这是一座最壮观的罗马高架渡槽桥之一。由阿格里帕兴建于公元前19年。它在瑞姆兰斯附近穿过峡谷,把水引进尼姆。罗马人采用了实用的史前希腊建筑术,但希腊的建筑准则对于兴建高架渡槽并不总是那么适用,于是,他们在渡槽上还添加了巨大的桥拱。该桥拱长
中国河北广惠寺华塔(金)
广惠寺华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广惠寺内,又称“多宝塔”。寺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但塔的建造要晚至金代,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塔。华塔高
(二)名词解释
玛雅文明
玛雅帝国公元前1600年就已存在,在远古时期的公元前250—公元前700年曾是其最兴旺发达的时期。玛雅文明有象形文字、数学知识、先进的宇宙知识及达到一定高度的建筑艺术,还有一些至今不知为何用途的轮子。玛雅人的城邦国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下的贵族与宗教统治。大约在9世纪,玛雅文明突然中断了之后,托尔台克人继承了玛雅文化,在图拉地区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使玛雅文明得以再生。1165年,托尔台克人的首都被摧毁。他们的遗迹是一些巨石雕像,雕刻的是长了羽毛的蛇、蟒。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活跃在20世纪的前五六十年,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西方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改变而产生的。它突出建筑结构,强调简单、明确的特征和工业化的特点,在发达国家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思潮,现代主义建筑包括多种流派,各有特色。它们共同的基本特征是:(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2)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4)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5)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密檐式塔
塔的一种类型,塔身屋檐密集,屋檐间的距离小于正常层高,多为空腔式砖塔,不能登临。
楼阁式塔
塔的一种类型,层层皆可登临,屋檐间为真实的一层。
三、教学建议
要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中外著名建筑的主要类型和风格、特征,主要依靠学生阅读课本、课下积累和教师课上讲解、课件演示。教师要尽可能穿插大量图例,让学生对主要建筑类型和各种建筑风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要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这主要靠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讨论。教师讲课要力求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分析。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对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因此随着学生年龄、阅历的增加,这部分能力会有不断的提高。现在需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建筑艺术这个单元的学习,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无论教师或学生,以前可能都对建筑了解较少,而身边的经典建筑又不一定很多。因此,除了课堂有限的学习之外,要想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修养,更重要的就是在课后不断的感受、积累。应该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参观和感受经典建筑的魅力,留心身边优秀建筑的诞生。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网络和书籍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身边实例的缺乏。
四、参考书目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楼庆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陈志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西方建筑名作古代—19世纪》,陈志华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20世纪西方建筑名作》,吴焕加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全彩中国建筑艺术史》,汝信主编,徐怡涛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全彩西方建筑艺术史》,王瑗、朱易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世界遗产图鉴》,[日]城户一夫等编,金建华、霍青满、高福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