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play888体育 >> 学科资源>> 美术>>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空间分割与组合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 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3日

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为书法艺术构成的三个要素之一,其对笔法与结构的最终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学习本课时通过课文与图片的配合,学生应了解三个重要的方面:
  一、了解并初步尝试运用篇章布局的原则。因为它是指导处理任何书体和各种体裁形式、布局谋篇时皆须遵守的根本美学要求。实用性规整排列与书法艺术篇章布局的分野就在此。
  二、熟悉篇章布局的基本规律(即字距与行距的变化规律)。
  三、了解和掌握常见体裁章法形式的布局要领,尝试创作基本符合要求的体裁样式。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的教学活动是围绕着篇章布局的原则、规律以及体裁形式展开的学习体验。
  活动一:为了使学生体验将章法布局的原则规律运用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T恤上,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T恤上进行书写,注意一般字数不宜过多,一至四字为宜。类似斗方的书写,但多不落款。教师应先引导、启发学生设计小样,并展开自评与互评,再帮助学生完善小样设计。为了避免字迹消退,宜用丙烯颜料来完成,正式书写时在T恤上下两层之间隔些纸张,不使颜料浸透到T恤的另一面。
  本课还可增设一个活动,根据本课所讲析的体裁形式(样式),视情况选择一种体裁样式来模仿创作一幅五字左右的横幅,或立轴、或斗方、或对联等,尝试正文的位置排列,字距、行距的最佳处理,落款的长短大小等综合处理。旨在将本课所讲的原则规律、样式进行实际运用,通过活动达到消化教学内容、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基本思路

  为了让学生对章法布局有较为深切的了解,讲课之前,可将先布置好的4-8个字的自选内容,用任意形式的创作展示出来,并分别谈谈各自书写时对文字内容排列分布的体会和感受,同时展开自评与互评。教师在分析讲评学生的作业时导入章法教学,教师当场把同一内容分别写成横幅、立轴、斗方、对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一幅完整、成功的书法作品的篇章布局,与写好线条笔画、字形结构是同样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为重要。因为精彩的笔画须依靠优美的字形来体现,而优美的字形最后须通过完美的篇章布局来展现。篇章布局出了问题势必影响笔画字形表达的效果。充分地突显章法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章法探究的浓厚兴趣。指出书法艺术的章法有别于一般应用文字的排列。教师此时可设置思考:书法艺术的章法空间应怎样不同于应用文字的排列?让学生展开想像,并请学生用简图表示,由此切入篇章布局原则的讲授。这些原则既是用来宏观指导章法的,也是对章法的具体要求。教师可将抽象的原则通过教材中的图片与课件来逐一讲析,使每条原则具体化,让学生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了解在章法布局中整体谋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与规律,借助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来丰富与强化书写内容,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生作品中行距、字距的问题进行分析,再来探究篇章布局的规律(即分行布白的规律),最后根据教材中体裁样式的赏析,探究它们的形式特点与布局安排的规律及要领。再根据这些规律与要领来评价学生前面的创作,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前作,同时将同一内容换成另一种体裁样式,进行重新创作。重新创作可先设计或书写小样,并将款文的位置、长短、大小,印章的大小、风格、位置进行整体谋划,尝试不同的样式,并互相讨论、评价,再着手进行。对于有创意的小样,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交流心得体会,并由教师点评。

 教学材料分析
    
  清·何绍基行书中堂《画语》
  此幅行书中堂,飘逸脱俗,朴拙中见精功,线条凝练遒劲,有一种外柔内刚似的韧劲与弹力。即使是细如发丝的线条也能让人感受到是尽力为之,没有丝毫的懈怠。每笔皆力送尽端,画虽尽而势未尽。每根线条不论粗细皆有如刚松开的上紧了的发条,蓄势而发,充满了无限的弹力,却又丝毫没有力不从心,尽势竭力的勉强之态。一切都是那么的悠游自如,让人感到非老手莫能也。章法布白上时疏时密,忽大忽小,或轻或重,亦斜亦正,有连有断,开开合合,虚虚实实,一任自然,丝毫没有半点做作。《清稗类钞》中评何绍基书法云:“行体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
  释文:初画高手亦自可观数十年后好处在何处分别显而易见者皴法也皴法惟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其余卷云牛毛铁线等皆旁门外道耳敏斋大兄雅属弟何绍基

  现代·陆维钊《行书中堂》
  陆维钊(1898-1980),字微昭,晚年常署劬翁。浙江平湖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书法大家,现代书法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五体皆工。此幅行书中堂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字大小相杂,疏密互见,变化万端,匠心独运,笔势连绵,首尾一气。

  元·杨维桢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亦号铁留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一说诸暨人。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行草不拘成法,矫捷横发,别具一格,清劲可喜。此卷是杨维桢为真镜庵所撰书的《募缘疏》,行书凡42行,144字,书势奇崛劲练,波磔略带章草笔意,章法变化丰富,字随大随小,墨忽浓忽淡,时润时燥,笔画提按,大起大落,极其跳跃,布白大疏大密,奇怪百出,却浑融和谐,体现出作者的胆识与气魄。“胸中具磅礴之气,腕间担真实之力。运笔铁画银钩,无比刚强,虚处愈见其实,尤为难能可贵。这是一幅体现阳刚之美的典型作品。其间刚柔、动静、轻重、强弱、虚实隐显极尽变化。堪称笔力惊绝,力遒韵雅。”(郭子绪语)
  局部释文:真镜庵募缘疏宓以真镜庵百年香火大启教宗高昌乡景灶人烟均沾福利率尔历星霜之久竭来见兵燹之余虽有天隐子手握空拳必仗富长者脚踏实地青铜钱多多选中只消

  现代·林散之《对联》(局部)
  林散之(1898-1989),号江上老人、聋叟、左耳,别署林散耳。江苏江浦人,原籍安徽和县乌江。师从黄宾虹,书画兼学。60岁后潜心草书,由二王至明董其昌、王觉斯。衰年变成草书大家。此副对联用笔跌宕奇肆,苍劲老辣,风华卓绝,而其墨法的变化更是高妙,淡墨渴笔,通副浓淡枯湿浑然一体。
  释文: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清·钱沣《七贤祠记》
  钱沣(1740-1795),字东注,一字约甫,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时期的书法家。在当时盛行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的情况下,不随时流,独辟蹊径,“独入鲁公堂奥”,兼法欧阳询、褚遂良,笔法刚劲峻拔,结体宽绰疏朗,气骨清刚,自树一帜,被誉为“鲁公后一人”,对清中叶以来的书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清中叶以后,学颜真卿者往往以他为宗。此帖虽神酷似“颜”,但用笔方峻、老辣、刚劲、敦厚,一笔之中,提按变化不大,结体开阔宽绰,上紧下松,剑拔弩张,有丈夫之气,已是自家面目,比“颜”瘦硬、挺直,用笔作更加简单化的处理。

  清·伊秉绶《节临〈张迁碑〉》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喜绘画、治印,工诗文,擅书,以隶书为精妙,其隶书受《衡方碑》额影响,以篆笔作隶,绚丽拙朴,且愈大愈佳,有高古博大的气象。被誉为乾嘉八隶之首,与邓石如并称大家。他曾说:“方正、奇肆、姿纵、更易、简省、虚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见解精辟独到,既可视为其实践经验的总结,又可当做其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此帖以篆籀的笔意藏头护尾,严格的中锋运笔,减弱提按变化,使笔画粗细大致均等,横平竖直,圆润率直,骨气洞达,结体富有浓厚的装饰趣味,构思精巧,追求左右匀称,方整茂密,严整工稳,四边充实,方严而不板刻,凝重却有韵致,仪态敦厚,大气磅礴。伊氏作隶,善用浓墨,重笔格满行密,墨色柔润,乌亮如漆,笔画光洁精到,在清代隶书中独放异彩。

  元·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卷》
  《道德经》是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1316),时年63岁,字形工整秀丽,法度严谨,笔法劲健圆畅,结构妍媚舒展,用墨停匀,布白规整,一笔不苟。
  释文: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由难之故终无难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清·王铎条幅《自作五律诗》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嵩渔、痴樵、痴庵、雪山、痴仙道人、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称,书学颜真卿、米芾而出入二王,自成一家。此帖是王铎中年37岁气旺力盛时之佳作。用笔风樯阵马,纵笔驰骋,沉着痛快,多有米芾笔意,轻重提按对比强烈。通篇恣肆跌宕,一气呵成。篇章安排上大小错落,时断时连,笔势流纵,缀连成行,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在跳跃的节奏中,左右倾伏,仿若仙人起舞,字里行间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和绵延不绝的气势。
  释文:花林深日细迳曲随人鸡犬历年熟池塘依旧新畦平堪理竹地润较宜鞅掌空繁暑回头悟世尘戊辰自都来再芒园作文岳老父母正王铎

  清·赵之谦隶书横披《语摘》
  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庵、无闷、憨寮、钱三、梅庵、思悲翁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晚清书画篆刻大家。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专意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加以融化,自成一家,擅长以北碑写行书。作画亦用书法用笔为之,融合徐渭、石涛、李鱓而独具面目,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鼻祖。篆刻师丁敬、邓石如,融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文镜铭于一炉,以书入印,工整秀逸。此帖为隶书,用笔周到,笔笔中锋,但略感肥软,在学邓石如隶书的基础上掺以曹全的秀逸与北碑笔意,对笔画作了些夸张。结构上紧下疏,疏密有致,活泼巧丽,点画之间布白紧密。
  释文:郑君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述己注传意,康成听良久,多与己同,因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也。子麟仁兄大人。正隶。会稽赵之谦。

  清·吴昌硕《石鼓文对联》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为俊卿,字仓石、昌硕,号缶庐、老缶、大聋、苦铁,七十以后以字行。浙江安吉人。他的诗、书、画、印,时称四绝,为近代书画篆刻大家。其书法着力于《石鼓文》,掺以草法,篆书凝练遒劲,气度恢弘,苍劲雄浑,自出新意,对近代书坛有重大影响。此联是吴昌硕81岁时所书,真可谓人书俱老,用笔遒劲凝练,纵横奇崛,恣肆烂漫,不拘细行,老笔纷披,生辣苍劲,力可扛鼎,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结构上左低右高,参差错落,上下取势,动态与静态相映,险奇与均衡交错,对比鲜明强烈。《石鼓文》经吴昌硕一变,时至今日,往往一提《石鼓文》,人们常常首先想到的多是吴昌硕式的《石鼓文》,人们直接学《石鼓文》的反而没有学吴昌硕《石鼓文》的多,因为它更有趣,创作起来也更容易出效果。
  释文:渊深识鱼乐树古多禽鸣奠孙先生正甲子长至后十日集石鼓旧拓字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又一

  现代·王冬龄草书斗方《醉古堂剑扫》
  王冬龄1945年生,江苏如东人。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编有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书法篆刻》等。此帖斗方,用笔如疾风骤雨,洒脱灵动,轻重、大小、连断、疏密、斜正既对比强烈,又浑然一体,在线条的律动中,畅其神,抒其情,写其意。
  释文: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明·文徵明行书中堂《五律诗轴》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亦作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自称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起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画擅山水,师法宋元,亦善花卉,兰草与人物名重当时,与其学生组成“吴门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宗钟繇、二王,草书师怀素,大字仿黄庭坚,行书拟智永集王书《圣教序》和苏、米、赵,尤以行书、小楷见称。此幅中堂行草,字距疏、行距大,清新隽永,时连时断,结字严谨,用笔沉着劲爽,一丝不苟,布局行气一贯,重心平稳,无起伏摇动,给人以安详、静穆之感。通篇清新秀丽,风流儒雅,体态雍容,雅俗共赏。
  释文: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难忘是花下,何物胜樽前。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还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清·赵之谦楷书《家太常孟子题辞四屏条》
  此四屏共计二百余字,轻松自如,一气呵成,足显其书法功力和杰出的书写才能,不愧为一代宗师。他曾说:“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可见他那个性独具的风貌是其广泛涉猎、互为融铸的结果。运笔一丝不苟,墨浓如漆,用笔略掺隶意,灵活自如,舒展洒脱,没有丝毫雕琢刻板的意味,但略嫌柔弱,结体上收紧中宫,使其绵密紧凑,外拓边画,令其舒展洒脱,揖让穿插得体,呼应有情,胖瘦大小一任自然变化有致,分布繁茂自然,爽朗飞动,给人一种温润、灵巧、圆熟、妩媚、秀丽多姿的感觉。
  释文: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能佐兴唐虞之治,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二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家太常孟子题辞同治丁卯夏四月印溪三兄年大人自清江寄纸索书即以呈教弟赵之谦

  清·吴昌硕篆书匾额《西泠印社》
  此匾四字,饱蘸浓墨,用笔老辣苍劲,大气磅礴,气度恢弘,力可扛鼎,于端庄厚重之中充溢着掷地有声的金石气。款字三行低落,略有右重左轻之感。

  宋·赵佶草书扇面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神宗第11子。初封端王,后为徽宗。在位25年,怠于国政,疏斥正士,重用奸邪,以致国弱民贫,边警屡起,终于亡国虏身,困死北城。惟好书画,于山水、人物、花鸟、墨竹无不精工极妍,刻画入微,书法学薛稷、黄庭坚而变其法度,自成一体,号“瘦金书”。此帖为纨扇扇面绢本草书,线条挺劲飞动,流畅圆润,数字连书,一笔而成,提按顿挫,极尽变化。
  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坠泥花片湿相重

  清·吴熙载篆书扇面《五言诗》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因避同治皇帝(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攘之、让翁、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博学多能,为包世臣入室弟子。篆刻师邓石如,精于小学,善四体,尤工篆隶,更善铁笔,传邓石如衣钵,亦自成面目,为时所尚。此篆书扇面写星夜饮酒、咏花、吹箫、夜游的景观,诗意动人,真情可感;篆书用笔有隶意,行笔圆润流畅,运笔灵动自然,劲挺秀逸,流媚爽利;结体婀娜多姿,疏朗秀美,楚楚动人;布白停匀,取势纵长,气韵贯注。
  释文:昨夜鸟声春,惊闻动四邻。今朝梅树下,定有咏花人。流星浮酒泛,粟绕杯唇、何来一片雨,唤作阳台神。高阁千浔跨,重檐百丈齐。云度三分近,花飞一倍低。吹箫迎白鹤,照镜舞山鸡。何劳愁日莫,未有夜鸟啼。丹叔五兄大人属书即正让之

教学建议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把握篇章布局的原则、规律和体裁样式三者的关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自评、互评,并针对他们有关文字排列分布所交流的心得体会导入教学。以学生作业中的某一内容为题,现场进行多种排列分布形式的书写示范,活跃、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激发学生对篇章布局规律的好奇感,以产生尝试、探究、体验的浓厚兴趣。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笔法、结构不错但章法有问题的作业的评析,教师因势利导地设置“思考与交流”:有了好的笔法与结体,应当怎样来分间布白,进行篇章安排?你心目中书法艺术的篇章布局,应该是怎样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字的排列?请自主展开你的想像并用简图表示出来。然后教师以学生的简图为题,切入篇章布局原则的学习与讲授。它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通过教材中图片的赏析,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原则的内涵和运用,深化对这些原则的认知。通过对学生作业中字距与行距排列分布的评析,赏析探究篇章布局的规律。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教材中常见体裁样式的掌握与运用,通过对教材中各种体裁样式的赏析及其布局方式的探究,引导学生将自己作业中的同一内容,改换成另一体裁样式,重新尝试文字内容的艺术性分布排列。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自主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规律和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来丰富与强化书写内容。重新创作时要学以致用,着眼全局布局谋篇。创作前学生先设计小样,进行自评、互评,互相交流。教师对于有创意的构想、小样,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创作完毕,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交流尝试体验的心得感受。最终教师点评。
  本课的评价最终落实为学生是否能根据篇章布局的原则与体裁样式的特点创作一件书法作品,具体地说可分为八点:
  1.有没有两种以上不同布局设计小样。
  2.字距、行距的搭配分布是否和谐统一?
  3.墨色是否浑然一体,并有浓淡燥润变化?
  4.行气是否贯通,首尾是否相接?
  5.正文与落款的位置、大小、多少是否相配?
  6.是否把握了所书体裁样式各自的特点?
  7.用笔是否基本符合要求?
  8.结体是否符合结构规律?
  以上八条中,符合四条为合格,五条70分,六条80分,七条90分,八条全符合为10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