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beplay888体育 >>学科资源>>美术>>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传统圆雕的材料应用

录入者:netlab 人气指数: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0日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传统圆雕和浮雕的材料及其应用。认识各种石材、金属材料、木质材料、陶质材料以及泥塑材料的不同特点以及在传统圆雕和浮雕艺术中的运用。因为传统浮雕材料与圆雕材料基本相同,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将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传统浮雕的材料》省去,教师可将两课并在一起讲解。

 教学活动分析

  本课的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初步了解传统圆雕和浮雕的基本特征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所选择地展开教学活动,或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任一活动,并结合课外活动,穿插交换,实施教学。
  活动一:侧重于学生对传统圆雕和浮雕材料运用的理解,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在不同雕塑形式上的运用产生兴趣与热情。
  活动二:材料在雕塑艺术表现上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材料去思考”,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选择自己最理想的材料,为下一步的雕塑实践作好铺垫和准备。
  活动三: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创作构思,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内容、材料和方式,在课程创作实践中,确定创作设计构想,并动手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基本思路

  由于传统圆雕和浮雕的材料应用基本相同,圆雕所选用的材料基本上都适合浮雕的装饰表现,在本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将圆雕和浮雕的材料应用作为一个课程来阐述和设计。
  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观察、解读教材所提供的各种传统雕塑材料开始,揭开传统雕塑材料应用的学习序幕。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对教材所涉及的各种不同的雕塑材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体会不同雕塑材料在不同雕塑表现形式下的运用,使学生在欣赏与分析雕塑艺术作品的同时,理解不同的雕塑材料能够帮助我们传递不同的情感和主题。接下来通过尝试练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学习欲望,努力尝试“用材料去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使之成为学生深入学习、跃跃欲试的原动力。
  教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雕塑材料与表达手法的基本认识,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认识、尝试和体验雕塑材料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感受不同的雕塑材料不同的表现特征。最后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在雕塑材料的探究性学习中,畅所欲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从材料的不同种类和表现形式入手,对传统雕塑材料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材料,并乐于选用不同雕塑材料来表达情感的创作意识。
  自古以来,不同的石材、金属、陶瓷、木质等硬质材料以其相对稳定、坚固而耐久的性能成为雕塑家的首选。可塑性材料,如胶泥、陶泥、蜂蜡等则更多地被使用在设计制作初稿及锻造的前期工序中或室内雕塑中。不同材料的使用在雕塑艺术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雕塑是配合建筑环境的一种艺术,任何一种形式、风格都应与建筑环境协调,或丰富、或华丽、或质朴,不可乱套或过度强调,而且雕塑用料不同,审美要求亦随之而异。
  若说到雕塑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性,在于实现创作构思有赖于对物质材料的详尽知解和适宜的加工处理,“用材料去思考”,这句话的确一语破的。雕塑家必须探求物质材料的内部规律,熟知材料的特性,了解与之相适应的加工方法,科学合理的地进行加工,才能使创作者自己的情感物化于物质材料之中。
  石材可以说是雕塑使用最多的材料,从古埃及法老陵墓的《狮身人面像》所用的石灰岩到古希腊、古罗马众多神像雕塑选用的大理石,无不体现出石材特有的表现魅力。尤其是大理石,由于硬度适中,质地细腻光滑,便于雕刻、打磨,富于表现,更是备受青睐。
  石雕用料主要是大理石或花岗石。花岗石是三种不同晶体材料的混合之物,硬而脆,故不宜挖得过深,雕刻时应考虑这个因素,大理石虽属同一化学晶体结构,可随意雕凿,但较易断,因此形状设计应该是整块的,以避免枝节伸出。米开朗基罗说:“一件好雕刻,应该从山上滚下去只碎了鼻子。”也就是说石雕适宜表现大块造型,避免细碎块面,给人以坚固恒久之感。西汉霍去病墓前的许多石兽都是浑然一块的,其创作是选石块之近似动物者略加雕作而成,似马者雕马,似虎者雕虎,奏刀不同。霍墓是汉武帝为纪念青年大将霍去病的战功修建的,积土为山象征祁连山,雕战马石兽散于土山四周,非常协调,但如果将它们布置在高厅大厦、画栋雕梁的宫殿面前,就显得粗野而不协调了。
  在传统雕塑选用的金属材料中,青铜是运用最为广泛的。青铜除了本身具有细腻而坚硬的特性之外,在铸造加工过程中又有流动而敏感的物理特征,能够忠实地记录下艺术家的任何雕塑痕迹,艺术表现力极强,所以先后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广泛用于雕塑。
  铜铸雕像与石雕不同,铜不容易碎落,没有四肢贴体的要求,相反可以伸出枝节以示轻盈,如西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奔马仅以一足着燕之背,两千年来未见断落。石雕求其重而得稳定之感,铜雕求其轻以得空灵之感。如果将石像翻铸成铜像,必感笨重,反之,若依铜像凿成石像,必嫌脆弱。
  象牙坚而韧,签薄之可起鸟羽鱼鳞,削细之可出螽斯之触角而柔软可屈。但因原材料体积不大,只有靠拼合才能雕成大件作品。另外,象牙属性致密、坚硬而具有重量,可以长久保存。因此,设计时,可以突出其坚固稳重的优点。
  木质材料以其容易获取,硬度适中,便于切割雕凿的特性被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广泛使用,木雕艺术具有纯朴、稚拙、强烈、粗犷的特性,但由于木质材料不能够长期抵抗自然界风霜雨雪的侵蚀,因此大多用于室内雕塑,如寺庙中的神像雕塑等。
  陶泥作品经过烧制即成为陶塑,陶塑材料具有硬度高、耐腐蚀等众多优点,人类的先祖很早就掌握了陶泥的这一特性,并广泛加以运用,有上釉的唐三彩和不上釉的陶质彩绘,以及各种泥塑彩绘和民间泥玩具等。由于泥塑在自然环境中难以留存,而且容易被破坏,大多用于室内。
  一部雕塑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就是一部雕塑材料的发展史。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钢铁时代,再到现在的复合材料时代,材料在雕塑艺术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雕塑的发展轨道也恰好与材料的发展相吻合,雕塑创作水平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雕塑家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驾驭材料能力的大小。每次物质材料的更新与发展,都为雕塑创造带来了新的品类、新的造型、新的装饰和艺术效果。因此,新材料的产生和发展,必定要烙上同时期新兴物质材料的特征。
  雕塑中的浮雕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与圆雕没有太多区别,一般用做圆雕的材料,浮雕都可以使用。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浮雕多以木、砖、石为材料,西方古代浮雕运用最多的为大理石、木、青铜等材料,黄金、宝石等其他材质的浮雕也常有出现。这些浮雕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思考与交流”活动侧重于学生对材料与雕塑相互关系的学习,以及尝试“用材料去思考”,启发学生的艺术思念,调动学生亲自动手的创作欲望,为后面雕塑实践课程的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建议

  由于雕塑材料的应用涉及学生对物质材料的认识和收集,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切入本课教学。可以在课程教学准备的前期让学生对不同的物质材料有所了解,并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收集。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介绍和展示,教师可以有所侧重地选取几件不同的材料进行点评。在解读材料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激活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学习交流,阐述自己对材料的见解,以自己独有的理解方式尽情地表达。只有这样,学生动手创作时才会充满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带的小石头、厚泡沫板、泥巴、木板等物质材料。此教学过程中既有思考交流,又有雕塑材料的尝试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

  建议本课采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分类和认识,引导学生分析中外优秀雕塑作品中材料对于表达主题内容独特的重要性。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学生自带的物质材料,如泥巴、橡皮泥、石膏、泡沫板、小卵石等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认识材料的同时充分体会不同材质的美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尽量地肯定和鼓励,并顺势引导学生从材质的认识与欣赏中顿悟和发现新的雕塑材料的应用。

Baidu
map